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参酌处理。参酌具体情况,制订工作计划。
(一)、犹言参考;酌定。
《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採经礼,参酌 秦 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陈元龙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二)、犹商讨。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宋威 ﹞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 胡宗宪 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参酌,汉语词汇。拼音:cān zhuó释义:1、犹言参考;酌定。2、犹商讨。
to deliberate; to consider (a matter)
【参的意思】:参(參) cān(ㄘㄢ) (一)、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二)、相间,夹杂:参杂。 详情>
【酌的意思】:酌 zhuó(ㄓㄨㄛˊ) (一)、斟酒:对酌。(二)、饮酒宴会:便酌。清酌。(三)、考虑,度量:酌办 详情>
• 故诸品均可参酌配用。
• 乞明诏大臣,参酌施行。
•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 应参酌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 为了求证,作者参酌该书的一段话。
• 司马迂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 如再参酌用神坐下神煞佐论,更知用神之作用力。
• 王大凡参酌吴友如、钱慧安的画法,却能自出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