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 [ é yā ]
(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
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说鸭步鹅行。
鸭行鹅步 [ yā xíng é bù ]
见“鸭步鹅行”
鸭步鹅行 [ yā bù é xíng ]
形容人步履蹒跚,像鹅鸭一样
雁税 [ yàn shuì ]
鸡鹅鸭税。泛指杂税。
凫雁 [ fú yàn ]
(一)、亦作“鳧鴈”。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二)、鸭与鹅。
单鹄寡凫 [ dān hú guǎ fú ]
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刻鹄不成尚类鹜 [ kè hú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 ]
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雁鹜 [ yàn wù ]
亦作“鴈鶩”。鹅和鸭。
减脚鹅 [ jiǎn jiǎo é ]
鸭的别称。 宋 陶穀 《清异录·禽名》:“御史 符昭远 曰:‘鸭颇类乎鹅,但足短耳,宜谓之减脚鹅。’”
刻鹄类鹜 [ kè hú lèi wù ]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像;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像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子鸭 [ zǐ yā ]
幼鸭,嫩鸭。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供厨者……子鸭六七十日,佳。过此肉硬。”
衔炙 [ xián zhì ]
一种烤炙鹅鸭等家禽的方法。
填嗉 [ tián sù ]
饲养鹅鸭幼雏的一种方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雏既出,别作笼笼之。先以粳米为粥糜,一顿饱食之。名曰…
掌蹼 [ zhǎng pǔ ]
鸭子,鹅等动物脚上连接趾的部分。
蹼趾 [ pǔ zhǐ ]
鹅鸭之类的脚。因其趾间有蹼,故称。
啑喋 [ dié dié ]
鸟或鹅鸭吃食。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 清 吴嘉纪 《秦潼》诗:“苹…
刻鹄不成 [ kè hú bù chéng ]
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卵鸟 [ luǎn niǎo ]
古代指其卵可供祭祀的禽鸟。如鹅、鸭、鸡等。
子鹅 [ zǐ é ]
幼鹅,嫩鹅。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鹅鸭》:“供厨者,子鹅百日以外,子鸭六七十日,佳。”《南史·庾悦传》:“悦 厨…
爊炕 [ āo kàng ]
烧烤。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作坊》:“爊炕鹅鸭,爊炕猪羊。”
家禽 [ jiā qín ]
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
羽绒 [ yǔ róng ]
指禽类背部和腹部的绒毛,特指加工过的鸭、鹅毛羽绒背心
咿咿 [ yī yī ]
(一)、象声词。多形容凄恻、微弱之声。(二)、呼唤鹅鸭声。(三)、凄清貌。
臆肉 [ yì ròu ]
胸前的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范炙:用鹅鸭臆肉。” 石声汉 注:“胸前肉。”
【词语拼音】é yā
【词语解释】(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 清 查慎行 《从湖州至四安舟中大雨》诗:“问路屡见紿,方言乱鹅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