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 [ chéng wéi shì lùn ]
佛教典籍。十卷。唐玄奘译。为一部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的着作,属于集注性质的论书。玄奘依弟子窥基建议,取印度十大唯识论师…
个体性 [ gè tǐ xìng ]
目录1 "个体性(individuality)"1.1 定义1.2 内容说明1.3 参考文献 "个体性(indivi…
学科 [ xué kē ]
(一)、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二)、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三)、军事训…
眼识 [ yǎn shí ]
(一)、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二)、眼光;见识。黄中…
模仿说 [ mó fǎng shuō ]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由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最早提出。如德谟克利特认为人从织网的蜘蛛那里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鸣叫的鸟那里学…
三性 [ sān xìng ]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
社会沟通理论与旨趣 [ shè huì gōu tōng lǐ lùn yǔ zhǐ qù ]
社会沟通理论概述 (一)沟通能力:重视文法规则以及语用规则。(二)言词行动的结构:语言沟通的基本单位式将语句应用于特…
朦胧状态 [ méng lóng zhuàng tài ]
是一种意识受损状态,此时可发生复杂的非理性行为,事后完全遗忘。朦胧状态与睡眠—觉醒、癫痫、酒精中毒及谵妄状况有关。
八识 [ bā shí ]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
基模 [ jī mó ]
目录1 基模1.1 基模的由来1.2 何谓基模1.3 成人与幼儿的基模1.4 基模的别称1.5 参考资料 基模 基模…
坚白石论 [ jiān bái shí lùn ]
战国时公孙龙子提出的学说。他以一块「坚白石」为论,主张坚为石之性,白为石之色。目视石则见其白,手触石才知其坚;白由视…
依他 [ yī tā ]
三性之一。非自然之法,而为依于他之因缘而起之法,是曰依他法,亦云依他起性。《成唯识论·卷八》:「由斯理趣,众缘所生,…
存心养性 [ cún xīn yǎng xìng ]
存心养性(存心養性) 保存本心,养育正性。儒家 思 孟 学派认为,人性本善,保持并培养这种本性,即可事天。《孟子·尽…
男性回答综合症 [ nán xìng huí dá zōng hé zhèng ]
“男性回答综合症(Male Answer Syndrome)”是指男性特有的对问题作出回答的…
社会人 [ shè huì rén ]
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
曼海姆 [ màn hǎi mǔ ]
曼海姆(1893~1947)是知识社会学奠基的重要学者。生于布达佩斯,早年就学即活跃于布达佩斯知识分子圈;一九一…
人体艺术 [ rén tǐ yì shù ]
人体艺术是所有有关人体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和行为。目前对人体艺术的理解大都局限的认为是男性或者女性脱光衣服展…
盖然论 [ gài rán lùn ]
(一)、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二)、一种理论,认为…
男丁格尔 [ nán dīng gé ěr ]
男丁格尔 - 简介 男丁格尔,也称护士先生,指男性护士。在国外,男护士已经很流行。在中国护士队伍中,男性比重远达不到…
理情谘商法 [ lǐ qíng zī shāng fǎ ]
理情谘商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目录1 谘商目标2 理情谘商法之条件2.1 当事人特质…
恋爱胆怯症 [ liàn ài dǎn qiè zhèng ]
恋爱胆怯症 -简介 恋爱胆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有些男性面对异性时会手发抖、头冒汗,甚至连开口问好都困难。专家认为治疗…
盲区 [ máng qū ]
(一)、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地方:雷达盲区。胃镜盲区。(二)、比喻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领域、方面:…
调质 [ diào zhì ]
(一)、音质。朱光潜《诗论》第八章五:“四声不但含有节奏性,还有调质(即音质)上的分别。”(二)、格调和性质。《新华…
淳醨 [ chún lí ]
同“淳漓”。《旧唐书·德宗纪论》:“王霸跡殊,淳醨代变,揆时而理,斟酌斯难。”《旧唐书·文苑传序》:“世代有文质,风…
本我自我超自我 [ běn wǒ zì wǒ chāo zì wǒ ]
在心理动力学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 由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
【词语拼音】lǐ xìng rèn shi
【词语解释】认识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形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所获得的丰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从而获得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有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小区段。由知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是人的认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