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二)、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一)、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隋书·经籍志二》:“ 魏文帝 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 嵇康 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説……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若乃旁求别録,侧窥杂传,诸如此谬,其累实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纪传録:一国史,二注历,三旧事,四职官,五仪典,六法制,七伪史,八杂传,九鬼神。”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直至 刘昫 的《唐书·经籍志》,还属于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里的。”
(二)、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杂的意思】:杂(雜) zá(ㄗㄚˊ) (一)、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 详情>
【传的意思】:传(傳) chuán(ㄔㄨㄢˊ) (一)、转( 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 详情>
• 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
• 以其所解不纯正,故又称杂传派。
• 述及阮武又不似家传之体,今姑列于杂传中。
• 对伏气温病的复杂传变现象,描绘得清晰如画。
• 较之魏晋六朝的其它时期,两晋杂传的创作十分兴盛。
• 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
• 六十六至七十四卷为循吏等九个杂传,最后六卷为边族列传。
• 惜乎张衡所制水运浑天仪的复杂传动系统制度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