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
(二)、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
(一)、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郑玄 注:“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贾公彦 疏:“目为心视,视由心起。理若直实,视盼分明;理若虚陈,视乃眊乱。”
(二)、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
《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仓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听,以眉语,由是一家俱怜爱之。”
【目的意思】:目 mù(ㄇㄨˋ) (一)、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 详情>
【听的意思】:听(聽) tīng(ㄊ一ㄥ) (一)、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二)、顺从 详情>
• 人们传说他能耳视目听。
• 得太上老君之道,能以耳视目听。
• 由于大气干扰,无线电节目听不清楚。
•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
• 这般以耳代目、听风辨位,出手全无征兆,委实高明。
• 既然看不见了 便可以以耳代目 听听潺潺的流水 悦耳的鸟鸣。
• 依靠别人总不是办法,要想国富民强,惟一的办法是耳视目听。
• 当佛祖拈花微笑时,他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听信其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