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唐 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一)、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
《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唐 沈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杨雄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三的意思】:三 sān(ㄙㄢ) (一)、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 详情>
【署的意思】:署 shǔ(ㄕㄨˇ) (一)、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二)、布置:部署。(三)、签名,题 详情>
• 凡三署按察使,治狱明慎。
• 夏,四月,甲寅,改元,赦三署囚系原除各有差。
•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
• 元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见禁中,选除七十五人,补谒者、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