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麂(学名:Muntiacus gongshanensis)是鹿科、麂属动物。属中型麂类。体重16-24千克,体长950-1045毫米,尾长88-162毫米,颅全长195-205毫米。前额无长簇毛。额腺不显著。角柄细短,被棕黄硬毛;角干尖圆,少具纵棱沟。眉枝长粗。角柄短于角干。角柄长约30毫米,直径为13.5毫米。体毛长而厚密。体背色暗褐,系麂属中暗、淡两色的居间型、体腹包括喉、颈下呈暗沙灰色。体侧和四肢暗黑,尾毛长而软。贡山麂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的中高山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一般单独夜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较频繁,白天活动较少。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
【贡的意思】:贡(貢) gòng(ㄍㄨㄥˋ) (一)、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 详情>
【山的意思】:山 shān(ㄕㄢ) (一)、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 详情>
【麂的意思】:麂 jǐ(ㄐ一ˇ) (一)、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