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一根正脊、四根垂脊、四根戗脊、四个倾斜屋面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外观庄重华丽,常用于皇家园林、宫廷、寺庙等建筑群中。大型殿宇常采用重檐的做法,构成重檐歇山,如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屋顶。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歇的意思】:歇 xiē(ㄒ一ㄝ) (一)、休息:歇憩。歇脚。歇晌。安歇。歇凉。歇心。(二)、停止:歇止。歇业。歇 详情>
【山的意思】:山 shān(ㄕㄢ) (一)、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 详情>
• 青瓦歇山顶吻兽齐全。
• 三清殿系重檐歇山造。
• 歇山顶,用棱柱而不用虹梁。
• 甲辰,作歇山鹿顶楼于上都。
• 庙重檐歇山顶,风火墙建筑。
• 三门四柱三楼头,单檐歇山顶。
• 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 洞前建有木结构半歇山顶披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