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上黨梆子
词语读音:shàng dǎng bāng zi
首字拼音:Shang
词语拼音:shang dang bang zi
词语简拼:SDBZ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地区。
【上的意思】:上 shàng(ㄕㄤˋ) (一)、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二)、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详情>
【党的意思】:党(黨) dǎng(ㄉㄤˇ) (一)、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党派。党团。党委。党员。党章。党阀 详情>
【梆的意思】:梆 bāng(ㄅㄤ) (一)、〔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 详情>
• 清乾隆时期,上党梆子已是一个成熟剧种。
• 上党梆子有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
• 上党梆子的锣鼓经种类更为繁多,运用更广。
• 它虽已不于中乐合奏中使用,但却多用于晋剧和上党梆子等。
• 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 又名雁剧,与中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
• 说书人刘引红手持简板击打边唱边说,唱时偶尔加进上党梆子、落子和河南豫剧的唱腔。
• 上党梆子把行当分作须生、老生、小生、正旦、老旦、小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九种,也和弋阳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