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鼎足之勢
词语读音:dǐng zú zhī shì
首字拼音:Ding
词语拼音:ding zu zhi shi
词语简拼:DZZS
是否常用:常用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五笔输入:HKPR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鼎的意思】:鼎 dǐng(ㄉ一ㄥˇ) (一)、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详情>
【足的意思】:足 zú(ㄗㄨˊ) (一)、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 详情>
【之的意思】:之 zhī(ㄓ) (一)、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二)、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 详情>
【势的意思】:势(勢) shì(ㄕˋ) (一)、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二)、表现出来的情况,样 详情>
• 于是,三方竟成了一个鼎足之势。
• 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与程鼎足之势。
• 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
• 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也。
•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 这次大战之后,三个国家已经从形成鼎足之势。
•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漓江城三大势力明争暗斗,相互抗衡,呈鼎足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