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同州梆子
词语读音:tóng zhōu bāng zi
首字拼音:Tong
词语拼音:tong zhou bang zi
词语简拼:TZBZ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同州梆子,陕西省大荔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州梆子发源于陕西关中东部大荔(古同州)中心的十数县。伴奏乐器除鼓板点拍外,兼以枣木梆子击节,因而得名。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誉为梆子腔鼻祖。在发展中,为了和西路秦腔有所区别,又称东路秦腔(同州人称之为老东路)。风格上保持满宫满调的唱腔,慷慨激昂的音乐和粗犷豪迈的表演,具有古秦风驷铁车辚之刚劲。2008年6月7日,同州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是Ⅳ-122。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荔县剧团获得同州梆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同的意思】:同 tóng(ㄊㄨㄥˊ) (一)、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 详情>
【州的意思】:州 zhōu(ㄓㄡ) (一)、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 详情>
【梆的意思】:梆 bāng(ㄅㄤ) (一)、〔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 详情>
•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道具。
• 同州梆子、线戏、碗碗腔、弦板腔均有此剧目。
• 川剧、汉剧、徽剧滇剧、同州梆子、晋剧都有此剧目。
• 同州梆子唱腔系板式变化体,有欢音和苦音之分,主用本嗓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