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寺院中用于讲解佛教经义的一种说唱形式,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增加一些故事性成分,吸引听众。
(一)、唐 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内槽东壁 维摩 变, 舍利弗 角而转睞, 元和 末,俗讲僧 文淑 装之,笔迹尽矣。”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文叙子》:“ 长庆 中,俗讲僧 文叙 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己卯,上幸 兴福寺 ,观沙门 文溆 俗讲。”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还有俗讲变文一向在流行,并演变为唱曲。”
【俗的意思】:俗 sú(ㄙㄨˊ) (一)、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 详情>
【讲的意思】:讲(講) jiǎng(ㄐ一ㄤˇ) (一)、说,谈:讲话。讲叙。(二)、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讲说。讲学 详情>
• 旁及变文俗讲。
• 俗讲及民间讲书唱书促成了白话小说韵散相间体式的定型
• 在乐理知识的通俗讲法中存在着一种误区,把平均律音程看作标准,往往忽略了自然音程本身。
• 荷兰民俗讲述了在冬天,肮脏的东西会让人的肚子切开,如果肚子里有特别糕点,这可以让他们幸免于剑。
• 不久,任守钧意识到青年会并不是劳苦大众所希望的革命团体,即去曹县民众教育馆通俗讲演所任讲演员。
• 它的来源是一种民俗讲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