罋罂 [ wèng yīng ]
泛指各种陶制容器。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譬犹金石之消於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罋罌之…
送竈 [ sòng zào ]
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送灶神上天,谓“送灶”。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坊民刻马形印之为灶马…
祀竈 [ sì zào ]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 郑玄 注:“灶在庙门外之…
锅门 [ guō mén ]
灶门。火灶进燃料及出灰的洞口。
连二灶 [ lián èr zào ]
有大小两个灶位的长形炉灶。
跳竈王 [ tiào zào wáng ]
旧时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一:“腊月丐户装 钟馗、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
垄竈 [ lǒng zào ]
亦作“壠灶”。土灶,就地砌起的灶。《史记·滑稽列传》:“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为椁,铜歷为棺……衣以火光,葬之於人…
竈门 [ zào mén ]
(一)、灶的烧火口。《墨子·备梯》:“五步一灶,灶门有鑪炭。”(二)、马前蹄上的两个空处。清 高士奇《天禄识馀·跨灶…
聋竈 [ lóng zào ]
行灶的别称。《墨子·备城门》:“城上三十步一聋灶。”毕沅 校注:“聋,疑垄字。”孙诒让 间诂:“《史记·滑稽传》:‘…
灶窝 [ zào wō ]
即灶肚。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我如今把这银子放在灶窝里……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参见“ …
炀灶 [ yáng zào ]
《战国策·赵策三》:“ 卫灵公 近 雍疸 、 弥子瑕 。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 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
灶尸 [ zào shī ]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
锅腔子 [ guō qiāng zǐ ]
土灶。比大灶小,无烟囱,多用土或陶制。
起炉作灶 [ qǐ lú zuò zào ]
释义 义参「另起炉灶」。见「另起炉灶」条。
竈陉 [ zào xíng ]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汉 蔡邕…
竈团 [ zào tuán ]
(一)、:“祭灶食品也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是灶团和元宝糖。灶团即糯米团子。”
小灶[儿] [ xiǎo zào ér ]
◎ 小灶[儿] xiǎozào[r][special mess] 集体伙食标准中最高的一级(区别于&l…
谢竈 [ xiè zào ]
祭祀灶君。周振鹤《苏州风俗·岁月·六月》:“谢灶: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比户媚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
炀竈 [ yáng zào ]
《战国策·赵策三》:“卫灵公 近 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
避竈 [ bì zào ]
亦作“避灶”。避人而不当灶。《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
灶具 [ zào jù ]
做饭菜的炉灶及相关器具:检修灶具。
都灶 [ dōu zào ]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元凤 元年,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
竈眉 [ zào méi ]
灶旁;灶边。康有为《大同书》绪言:“或老夫无衣,扶杖於树底;或病嫗无被,夕卧於灶眉。”
军竈 [ jūn zào ]
军用的锅灶。《三略·上略》:“军灶未炊,将不言饥。”
求竈头不如求竈尾 [ qiú zào tóu bù rú qiú zào wěi ]
比喻向上面主管者请求,不如走下面经办人的门路。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 张千 云:‘你两个真儍廝!岂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