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礮 [ dǎ pào ]
(一)、演员第一次登台演出。《梨园佳话》:“童龄学戏,人生最苦,谓之作科;三月登臺,谓之打礮;六年毕业,谓之出师。”…
飞礮 [ fēi pào ]
亦作“飞砲”。旧指大炮。清 魏源《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炮雷 [ pào léi ]
亦作“礮雷”。巨大的炮声。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礮雷 江 口震天来,惊得鐙船如雨散。”
红衣礮 [ hóng yī pào ]
见“ 红夷礮 ”。
大礮 [ dà pào ]
1.发掷石弹的武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
前膛 [ qián táng ]
枪礮有前膛之别。子弹由枪礮前口装入者曰前膛,子弹由后膛装入者曰后膛。
轰炮 [ hōng pào ]
开炮。礮,同“炮”。《花月痕》第四七回:“到了次年庚申秋,逆 倭 又自 粤 东驶船百餘艘,游弋海口,欲谋报復,却不敢…
洗礮 [ xǐ pào ]
指炮兵操练实弹射击。清 许旭《闽中纪略》:“天未明,礮声轰天而起,制府疑有变,差人侦问,则 耿王 洗礮也。”
炮船 [ pào chuán ]
亦作“礮船”。装有火炮的兵船。
炮云 [ pào yún ]
亦作“礮云”。犹炮火。亦借指战祸。
炮坐 [ pào zuò ]
亦作“礮坐”。见“砲座”。
炮垒 [ pào lěi ]
(一)、亦作“礮垒”。即炮台。(二)、借指炮弹。
轰礮 [ hōng pào ]
开炮。礮,同“炮”。《花月痕》第四七回:“到了次年庚申秋,逆 倭 又自 粤 东驶船百餘艘,游弋海口,欲谋报復,却不敢…
细吹细打 [ xì chuī xì dǎ ]
谓演奏细乐。《西游记》第八七回:“郡侯同本郡大小官员部臣把杯献饌,细吹细打,款待了一日。”《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保险机 [ bǎo xiǎn jī ]
枪礮上所装预防误发之机件也。
炮石 [ pào shí ]
亦作“礮石”。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
炮局 [ pào jú ]
亦作“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
炮车云 [ pào chē yún ]
亦作“礮车云”。一种预示暴风即将到来的云,即砧状积雨云。
佛郎机 [ fú láng jī ]
(1). 明 代泛指 葡萄牙 和 西班牙 。《明史·朱纨传》:“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 倭 人及 佛郎机 诸国入互市…
炮架 [ pào jià ]
亦作“礮架”。支炮的架子。宋 陈规《守城录》卷二:“每砲於城立一人,专照斜直远近,令砲手定放,小偏则移定砲人脚,太偏…
枪烟炮雨 [ qiāng yān pào yǔ ]
枪烟炮雨(枪烟砲雨|槍煙礮雨) 形容激烈的争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 皖 以处于南北战争…
红夷礮 [ hóng yí pào ]
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明史·兵志四》:“其后, 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
红夷炮 [ hóng yí pào ]
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明史·兵志四》:“其后,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
雷火车 [ léi huǒ chē ]
古代的一种炮车。《明史·兵志四》:“﹝ 成化 十三年﹞造雷火车,中立枢轴,旋转发礮。”
佛郎机炮 [ fó láng jī pào ]
明代泛称葡萄牙、西班牙人为佛郎机人,故称其所制火炮为“佛郎机礮”。《明史·兵志四》:“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
【词语拼音】dǎ pào
【词语解释】(一)、演员第一次登台演出。《梨园佳话》:“童龄学戏,人生最苦,谓之作科;三月登臺,谓之打礮;六年毕业,谓之出师。”
(二)、谓远来名伶初次登台演出拿手好戏。《实事白话报》19(二十)、(十二)、21:“不想头天打炮,真就来了个挑帘红,仅凭一出《杀庙》就卖的满坐满。”
(三)、发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