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阴 [ wǔ yīn ]
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咢布 [ è bù ]
谓阴阳之气相交四散。《汉书·律历志上》:“故孳萌於子,纽牙於丑,引达於寅,冒茆於卯,振美於辰,已盛於巳,咢布於午。”…
午香 [ wǔ xiāng ]
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虚热 [ xū rè ]
中医学名词。指体虚发热的病症,由阴液损耗或阴盛格阳引起。如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
逐阵 [ zhú zhèn ]
旧时阴阳家称六月丙午戊午日、十二月壬子戊子日为“逐阵”,谓此数日百事不宜。参阅《协纪辨方书·义例·逐阵》。
旧屯 [ jiù tún ]
昔日困苦的境遇。屯,艰难。 宋 范成大 《丙午新年》诗:“刚长交新泰,阴消脱旧屯。”
阴辰 [ yīn chén ]
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 宋 王逵 《蠡海集·历数》:“阴错阳差,有十二日……甲子甲午…
辰巳 [ chén sì ]
东南方。古代阴阳五行家将十二地支和四方相配,子在正北,卯在正东,午在正南,酉在正西。辰巳在卯午之间,于位为东南方。《…
麝粉 [ shè fěn ]
香粉。清 陈维崧《齐天乐·端午阴雨和云臣用<片玉词>韵》词:“流年空度,记麝粉釵符,旧关心处。”
皋阴 [ gāo yīn ]
五月的寒气。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度九夏之逝光,忽五日之令序。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
蕤宾 [ ruí bīn ]
(一)、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合称律吕。蕤宾属阳律。(二)…
玉倒山頽 [ yù dǎo shān tuí ]
谓酒醉。清刘献廷《兰阴午日韵限垂碑扅醿榰》:“祇应酩酊红榴下,玉倒山頽不用榰。”参见“玉山倒”。
玉倒山颓 [ yù dǎo shān tuí ]
谓酒醉。 清 刘献廷 《兰阴午日韵限垂碑扅醿榰》:“祇应酩酊红榴下,玉倒山頽不用榰。”参见“ 玉山倒 ”。
阴纪 [ yīn jì ]
按照古代纳音之法,十二律与十二支相配,凡属寅、午、戌、亥、卯、未者为“阴纪”。一说,自蕤宾相生,至於应钟而终止,谓之…
阳差 [ yáng chā ]
古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己卯、己酉为阴辰。阴辰之前三辰,即己卯之前丙子、丁丑、戊寅,己酉之前丙午、丁未、戊申皆为阳…
四仲 [ sì zhòng ]
(1).农历四季中每季的第二个月的合称。即仲春(二月)、仲夏(五月)、仲秋(八月)、仲冬(十一月)。《史记·封禅书》…
阴错 [ yīn cuò ]
(一)、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
午上 [ wǔ shàng ]
(1).南方的上空。《宋书·天文志二》:“《星传》曰:‘日阳,君道也。星阴,臣道也。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昼而星见…
钗头符 [ chāi tóu fú ]
端午节避邪的一种头饰。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钗头符》云:“《岁时杂记》:端午剪繒綵作小符儿,争逞精巧,掺于鬟髻之上,…
长王 [ zhǎng wáng ]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史记·天官书》:“作鄂岁:岁阴在酉,星居午。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曰长王。”《汉书·天文…
未申 [ wèi shēn ]
(一)、未能展现,未能表明。(二)、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二支定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东,酉在正西。未申在西南…
蛇年 [ shé nián ]
即巳年。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蛇年建午月,我自 梁 还 秦。”宋 陆游《人日雪》诗:“非贤那畏蛇年至,多…
阴流 [ yīn liú ]
地下水流。清 方苞《熊偕吕遗文序》:“余难后,先祖及亡兄弟再卜葬,再以阴流入壙,起厝。”清 方苞《嫂张氏墓志铭》:“…
亭午 [ tíng wǔ ]
正午;中午。
停午 [ tíng wǔ ]
正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