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言 [ lǐ yán ]
(一)、方言俗语。《新唐书·韦绶传》:“方太子幼,綬 数为俚言以悦太子。”《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口里説得都不知是…
俚窳 [ lǐ yǔ ]
俚俗,粗劣。 清 龚自珍 《<钱吏部遗集>序》:“诗十卷,无嚣浊俚窳俶诡之言。”
俚韵 [ lǐ yùn ]
鄙俗之言语也,或谓俚俗歌曲也。
股堆 [ gǔ duī ]
俚语,济南方言,意为"蹲下",或者比喻呆着或者闲居。
乱噏廿四 [ luàn xī niàn sì ]
是粤语地区的俚语,一般指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的人。
吴体 [ wú tǐ ]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煴斗 [ yūn dòu ]
即熨斗。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煴,音晕。煴斗,一曰熨斗。”
鄙俚浅陋 [ bǐ lǐ qiǎn lòu ]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渡钱 [ dù qián ]
乘船过河时付给船夫的费用。《俚言解.卷二.渡钱》:「江河过渡艄工索钱曰渡钱。」
猥僻 [ wěi pì ]
犹鄙俚。
伧靡 [ chen mí ]
鄙俚淫靡。
鄙靡 [ bǐ mí ]
鄙俚柔弱。
俚近 [ lǐ jìn ]
俚俗浅近。
猥缛 [ wěi rù ]
(装饰)繁杂。 清 龚自珍 《问经堂记》:“夫言之厖,由学之歧也;所居之猥縟,由嗜好之俚也。”
拉屎不出赖地硬 [ lā shǐ bù chū lài dì yìng ]
非常经典的一句方言(俚语)。 形容在问题出现时,不找自身的原因,却找借口。
坊中语 [ fāng zhōng yǔ ]
指俚俗之语。
下俚 [ xià lǐ ]
(一)、同“下里”。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五代 罗隐《谗书·市傩》:“儺之为名…
愚聩 [ yú kuì ]
愚庸昏聩。《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载》:“ 李林甫 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姦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聵,恐有俚言污浊圣…
质俚 [ zhì lǐ ]
质朴俚俗。
无里 [ wú lǐ ]
见“无俚”。
第二把手 [ dì èr bǎ shǒu ]
[俚]居第二位的人。
陋曲 [ lòu qǔ ]
粗俗鄙俚的歌谣。
什麽生 [ shí me shēng ]
俚语。与「作么生」同。
鄙词 [ bǐ cí ]
鄙俚之词。
野谚 [ yě yàn ]
俚语;俗语。
【词语拼音】lǐ yán
【词语解释】(一)、方言俗语。《新唐书·韦绶传》:“方太子幼,綬 数为俚言以悦太子。”《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口里説得都不知是那里的俚言市语……动不动把一个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説:‘哟,我儿的哥呵!’”
(二)、谓不高雅的文辞,常用于自谦。唐 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缀此岂为训,俚言绍 庄屈。”明 沉鲸《双珠记·因诗赐配》:“缝衣偶尔伤时事,故繆赋俚言意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