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 [ zhōng guó shì fù mǔ ]
中国式父母 -简介 中国式父母是指从小到大,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全面包办,让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5岁:孩子,…
敤首 [ kě shǒu ]
敤首又名嫘,在中国传说中是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
悍母教育 [ hàn mǔ jiào yù ]
悍母教育 - 简介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在她的著作中描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母亲的教育之道…
海漂父母 [ hǎi piāo fù mǔ ]
是在海外求学、就业、生子的一类人,这类人的父母还在国内生活,无法团聚,而自己的孩子则国外环境中长大,对父母的感情非常…
赛珍珠 [ sài zhēn zhū ]
(pearlbuck,1892_1973)美国作家。女。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父母为传教士,自幼随父母侨居中…
祖父母节 [ zǔ fù mǔ jié ]
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是期望人们唤起晚辈对长者的重视。“祖父母节”的对象不仅是祖父母还有那些敬若为祖父母的长者。 祖父母…
徵迹 [ zhǐ jì ]
迹象。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赡养 [ shàn yǎng ]
成年子女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在物质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不…
壼范 [ kǔn fàn ]
妇女的仪范、典式。宋 陆游《贺皇帝表》:“伏以圣人有作,追参 尧、舜、禹 之盛时;壼范增光,上配 姜、任、姒 之至德…
户藉 [ hù jiè ]
登记户口的册籍,政府登记居民户口事项的册子或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
血缘婚 [ xuè yuán hūn ]
也称“血缘家庭”。指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同一群体内同辈男女之间的集团婚。在同一群体内,同胞或非同胞的兄弟姐妹均…
一心同功 [ yī xīn tóng gōng ]
一心同功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 秦 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
汉姆雷特 [ hàn mǔ léi tè ]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1年。丹麦王子汉姆雷特为了向谋杀父王、篡夺王位并骗娶母后的叔父克劳迪斯复仇而佯装疯癫。后…
咆哮式教育 [ páo xiào shì jiào yù ]
咆哮式教育,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是采取的一种大声呵斥式的教育方式,父母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屈服自己的威严而好好学习,…
珀尔修斯 [ pò ěr xiū sī ]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宙斯化作金雨和达那厄亲近后所生。因神谕他将杀死外祖父,出生后母子俩即被外祖父装进木箱投入大海。木箱…
父母皆祸害 [ fù mǔ jiē huò hài ]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惊悚名字,“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
俄瑞斯忒斯 [ é ruì sī tè sī ]
希腊神话中阿伽门农之子。阿伽门农从特洛伊战胜归来,即遭妻子杀害。俄瑞斯忒斯为父复仇,杀死母亲,却受到复仇女神惩罚,变…
孃子 [ niáng zǐ ]
(一)、称母亲。宋 司马光《书仪》卷一:“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孃子。”(二)、称嫔妃。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
弑母文化 [ shì mǔ wén huà ]
弑母文化 -概述 一百年前,美国的母亲与中国母亲一样,发展到后来的女权运动,美国母亲想通过对男孩子管制、限制,表达对…
权子母 [ quán zǐ mǔ ]
《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
佛欢喜日 [ fó huān xǐ rì ]
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
回国相亲 [ huí guó xiāng qīn ]
回国相亲,是指旅居华人不在当地婚嫁,而回中国寻找另一半,海外华人“舍近求远”选择回国相亲,造…
公共休假日 [ gōng gòng xiū jià rì ]
亦省称“公休日”。指星期日、节日、纪念日等公民共同的休假日。《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
爱的教育 [ ài de jiào yù ]
意大利亚米契斯著。1886年出版。分十卷。全书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颂扬爱国主义的思想…
中国式父亲 [ zhōng guó shì fù qīn ]
中国式父亲,指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而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明明知道即使孩子大学毕业了也未必能改变命运却依然倾尽所有全力培…
【词语拼音】zhōng guó shì fù mǔ
【词语解释】 中国式父母 -简介 中国式父母是指从小到大,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全面包办,让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中国式父母”描述了不少中国孩子的成长历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然而这种“以爱为名”的程序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网络上甚至掀起了一轮对“包办人生”的讨伐。 网友表达不满 虽然父母们的出发点永远是好的,可是对于被安排的生活,网友表示很难“领情”。借“中国式父母”之机,网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jasily:5岁,爸,我觉得学校这个东西很好玩。7岁,爸,大家都争第一,你也让我争。15岁,爸,我心高气傲学习好。18岁,爸,高考很孤独很痛苦。19岁,爸,青春美好而迷茫。21岁,爸,我们都被教育骗了。 @张续超:永远都是“我”“我”“我”,想过“你”“你”“你”吗?周末,能让你的孩子轻松一些吗? @清恕:中国式父母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脑、孩子的灵。 @我是秀恩:导致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完全丧失了付出爱的能力,只等别人来奉献。不觉得是好事。 @风与雷:你为孩子多准备一份,就剥夺孩子获取一份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这世界才会和谐。你30岁开始,把自己的人生消耗在孩子的一生上,你孩子一生都被你消耗;你的孩子从30岁开始,又开始将TA的子女的一生消耗。恶性循环!你和你的子女,都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家长的无奈 网友“笨范儿”留言说,“在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浪潮里我只是一滴水,我不想跟着浪潮走,但浪潮推着我不由自主随波逐流。” 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表示,“说实话,我也不想给孩子报班,整天这个班那个班的,那么小的年纪真是折磨他们,我跟儿子这么大的时候,还整天光着屁股在村头的河里摸鱼呢。但人家的孩子都报了,咱也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