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痛 [ dú tòng ]
(一)、痛楚;苦痛。(二)、荼毒。
痛毒 [ tòng dú ]
(一)、痛苦之甚。(二)、使痛苦;毒害。
六神丸 [ liù shén wán ]
中成药名。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小儿热疖、疮痈肿毒等。
沈毒 [ shěn dú ]
亦作“沉毒”。沉痛;深恨。
玉带根 [ yù dài gēn ]
玉带根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止血等功效,主治疮疡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火眼等疾病。
冰硼散 [ bīng péng sàn ]
拼音:bīng péng sàn 解释:硼散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
置之死地而后快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
快:痛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毒痡 [ dú pū ]
(一)、毒害,残害。(二)、痛苦。
金元散 [ jīn yuán sàn ]
独臂神君炼制,主治中毒和伤痛。
天蛇头 [ tiān shé tóu ]
病名。即手中指或其他手指头所生结毒,焮肿赤痛,或剧烈跳痛。
疮巨衅深 [ chuāng jù xìn shēn ]
犹创巨痛深。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政事》:“瘡巨釁深,不勝荼毒。”参见“創巨痛深”。
明水膏 [ míng shuǐ gāo ]
一种药名,主治风毒眼,痒痛赤涩,生瘀肉。
灼痛 [ zhuó tòng ]
痛处有烧灼感。多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或热毒炽盛的疮疡、烫火伤等。
必效膏 [ bì xiào gāo ]
一种药名,主治乳石痈疽,发背疮毒,止痛吮脓。
恶习 [ è xí ]
坏习惯,多指赌博、吸食毒品等:沾染恶习。痛改恶习。
创距 [ chuàng jù ]
伤痛之至也。与「创钜」同。《昭明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茹戚肌肤,沈痛创距。」向注:「言茹食忧苦,损其肌肤…
出山虎 [ chū shān hǔ ]
又名入地金牛,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
虿盆 [ chài pén ]
(一)、传说商纣时的一种酷刑,置毒蛇、毒虫于坑,放入罪人,任蛇虫咬噬。(二)、引申为痛苦的环境。
征象 [ zhēng xiàng ]
征候:煤气中毒的征象是头痛、恶心和心跳加速等。
登革热 [ dēng gé rè ]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由蚊子传播。症状是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高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出现红疹等。…
大茶药根 [ dà chá yào gēn ]
大茶药根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根,具有解毒、消肿、止痛、接骨的功效,主治疔疮肿毒、流注、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状。
山萩 [ shān qiū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驱虫。用于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颈淋巴结结核。
内毒 [ nèi dú ]
中医指由内透发的热毒。热毒蛰伏于体内,当抵抗力不足时,或遇到诱发性因素,便会发生神志不清、口乾咽痛等病状。
生肌 [ shēng jī ]
(1).长出新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生肌类方》:“生肌定痛散。此散治溃烂红热、肿痛有腐者;用此化腐、定痛、生…
大附方 [ dà fù fāng ]
是一种药品,主治咽喉肿痛极盛,语声不出者,及喉痹毒气,咽门闭不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