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铧头草 [ hóng huá tóu cǎo ]
红铧头草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木馒头散 [ mù mán tou sàn ]
是一种药名,主治风邪入脏,或食毒积热,大便鲜血,疼痛肛出,或久患酒痢者。
珍珠母 [ zhēn zhū mǔ ]
一种中药。为贝介内的赘疣物。性寒而甘,无毒。具有镇静功效,可治头痛、癫痫等。
登革热病毒 [ dēng gé rè bìng dú ]
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
秽駡 [ huì mà ]
恶毒咒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姑夫》:“妻痛恨,诣祠指女像秽駡;又升座批颊数四,乃去。”
僮妇 [ tóng fù ]
泛称平民妇女。《后汉书·冯衍传》:“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李贤 注:“僮犹贱也。”
平血饮 [ píng xuè yǐn ]
一种药名,主治风热积毒,或发于头面,手足热者,如胭脂色,其热如火,轻轻着手,痛不可忍。
蓍草 [ shī cǎo ]
别名“一枝蒿”、“锯草”。为菊科植物蓍( Achillea alpi…
産褥热 [ chǎn rù rè ]
病名。产妇在分娩期或产褥期中,由细菌或病毒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全身发热性反应。症状是持续发高烧,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脓…
狭心症 [ xiá xīn zhèng ]
即心绞痛。胸部中央阵发性疼痛的症状,患者并有窒息的感觉。由心肌缺氧引起,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梅毒性主动脉炎等病。英文…
燕安酖毒 [ yàn ān dān dú ]
燕安酖毒 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宋 朱熹 《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状》下:“今不幸 建康 则宿弊…
阿片 [ ā piàn ]
从尚未成熟的罂粟果里取出的乳状液体,干燥后变成淡黄色或棕色固体,味苦。医药上用作止泻药和镇痛药。常用成瘾,是一种毒品…
下疳 [ xià gān ]
性病,分硬性和软性两种。硬下疳是梅毒初期,生殖器、舌、唇等形成溃疡,病灶的底部坚硬而不痛。软下疳在生殖器外部形成溃疡…
脊髓灰质炎 [ jǐ suǐ huī zhì yán ]
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
鹦鹉热 [ yīng wǔ rè ]
病名。由病毒引起,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喉痛,头痛,流鼻血,干咳,脉搏细微而慢,有时发生恶心呕吐,一周后身上可能出现小…
肝硬化 [ gān yìng huà ]
肝脏因慢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变硬。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食欲不振,消…
刺激性毒剂 [ cì jī xìng dú jì ]
刺激性毒剂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死的暂时失能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毒剂简介 主要是刺激眼睛、鼻、喉、…
埃博拉出血热 [ āi bó lā chū xuè rè ]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症状是高热,肌肉痛,腹泻,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等,很快导致肾功能衰…
青解毒圆 [ qīng jiě dú yuán ]
一种中药方剂,主治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闷,咽喉肿痛,赤眼痈肿,头面发热,唇口乾燥,两颊生疮,精神恍…
狼毒 [ láng dú ]
(1).药草名。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有毒。中医学上用其根祛痰、止痛、消积、杀虫。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xì jūn xìng shí wù zhòng dú ]
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
疳疮 [ gān chuāng ]
即下疳。指性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疳疮统名有三原,欲火未遂溲淋难,房术涂药痛痒紫,光亮赤肿梅毒愆。…
肠炎 [ cháng yán ]
肠黏膜的炎症,一般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多由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细菌感染等引起。主要症状是腹痛、发烧、腹泻等。
饭糁 [ fàn sǎn ]
饭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蠷螋伤》“蠷螋隐壁尿射人”注:“若误中其毒,令人皮肤起燎浆水皰,痛如火烙,初如饭糝,…
火毒 [ huǒ dú ]
◎ 火毒 huǒdú[scorching] 形容像火一般的毒辣无情火毒心肠英文翻译1.【医】bu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