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犯忏悔 [ suí fàn chàn huǐ ]
指犯了过错随即忏悔。
告解 [ gào jiě ]
和好圣事sacramentofreconciliation,也称告解圣事sacramentofconfession(…
斋事 [ zhāi shì ]
指诵经拜忏、祷祝祈福等佛事。
虔心 [ qián xīn ]
(一)、虔诚的心:一片虔心。(二)、虔诚:虔心忏悔。
追荐 [ zhuī jiàn ]
(一)、诵经礼忏,超度死者。(二)、泛称追悼、祭奠。
忏悔 [ chàn huǐ ]
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rd…
苦行赎罪 [ kǔ xíng shú zuì ]
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忏七 [ chàn qī ]
旧俗人死七日,延僧尼为之诵经忏度,谓之“懺七”。
图录 [ tú lù ]
(一)、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二)、亦称图箓图忏命之书。
法事 [ fǎ shì ]
(一)、也叫佛事。指佛 道徒拜忏、打醮等事情。(二)、指巫师、术士“作法”捉妖驱邪。
佛会 [ fó huì ]
(一)、佛菩萨圣众会聚的地方。(二)、礼佛的法会。包括念佛、诵经、拜忏、唱赞等内容。
梁皇忏 [ liáng huáng chàn ]
佛教书《慈悲道场忏法》的别称。相传 梁武帝 初为 雍州 刺史时,夫人 郗氏 性酷妒,病死。
超度 [ chāo dù ]
佛教或道教指僧、尼或道士为死者诵经拜忏。说这样做可以使死者的鬼魂超脱苦难。
起斋 [ qǐ zhāi ]
(一)、旧时为超度亡魂或祈福禳灾,请僧众诵经拜忏,斋戒祷祀。(二)、建造书房、学舍。
作白 [ zuò bái ]
佛─忏悔、羯磨。《楞严经注》:「梵言羯磨,华言作白,言受戒三番,每月自白其所犯,作白者另其自白也。」
宝忏 [ bǎo chàn ]
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忏,梵语的省译。《水浒传》第七一回:“道士齐宣宝懺,上瑶臺酌水献花。”
高梵 [ gāo fàn ]
高诵佛经之声。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高梵宛转,寧止震木遏云;清桴遥奕,非直腾鱼御马。”
吞贜 [ tūn zāng ]
犹贪赃。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或盗人园实,或偷人芻豢,弱性蒙心,随喜讚悦,受分吞贜,皎然不昧。”
水忏 [ shuǐ chàn ]
佛教经文之一。又叫慈悲水忏。据说是 唐 代 悟达禅师 遇异僧用水替他洗好面疮后,为报恩而作。
礼忏 [ lǐ chàn ]
佛教语。谓礼拜佛菩萨,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之罪恶。通称拜忏。《梁书·处士传·庾詵》:“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
忏度 [ chàn dù ]
为死者拜祷忏悔使脱离苦海。度,超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哭》:“公於是设水陆道场,命释道懺度之。”
驺响 [ zōu xiǎng ]
车马声。隋 江总《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曲涧停騶响,交枝落幔阴。”
词象 [ cí xiàng ]
言词象数。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 约 自今生已前,至於无始,罪业参差,固非词象所筭,识昧往缘,莫由证举。”
窗谊 [ chuāng yì ]
同学的友情。《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某忝在窗谊,因久在远方,不能分忧共患,乃令先公之罪人也。”
优波罗忏 [ yōu bō luó chàn ]
?upalaksa音译。译曰律。《四分律开宗记一本》:「言律藏者,梵云优波罗忏,此译为律。律,则法也。非法无以肃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