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梆 [ jī bāng ]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梆子 [ bāng zi ]
(一)、用木头或竹筒做成的一种响器。常用于打更等。(二)、击乐器。硬木制。是梆子腔的主要乐器之一。(三)、戏曲声腔。…
梆声 [ bāng shēng ]
敲击梆子所发出的声音。《西游记.第二九回》:「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巡更 [ xún gēng ]
旧指更夫夜间击打梆子或锣报时。
鸣柝 [ míng tuò ]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传梆 [ chuán bāng ]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鼓柝 [ gǔ tuò ]
(一)、击柝。柝,巡夜报更的木梆。(二)、鼓声和柝声。
打梆子 [ dǎ bāng zi ]
梆子,竹制或木制的响器,古人巡夜打更时用以敲击发声。打梆子指打更巡夜。《红楼梦.第五九回》:「穿堂内又添了许多小厮们…
击馋 [ jī chán ]
卖熟食者所敲的一种小木梆。 清 无名氏 《韵鹤轩杂著》卷上:“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卖熟食者所…
三梆 [ sān bāng ]
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昆曲《十五贯》第八场:“伙计!发三梆了,大门上调原卷,二门上解犯人,太爷即刻要…
梆子腔 [ bāng zi qiāng ]
(一)、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二)、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北…
抱关击柝 [ bào guān jī tuò ]
指守关巡夜的人。也泛指地位低微的小吏。《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抱关:守关。击…
铃柝 [ líng tuò ]
(一)、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二)、借指巡逻、警卫。(三)、摇铃击柝。(四)、犹号令、纪律。
帮硬 [ bāng yìng ]
方言。犹言硬梆梆。
竹嘂 [ zhú jiào ]
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竹梆。《中国歌谣资料·老鸦林谣》:“竹嘂金柝声相闻,九哨连连矗云起。”
硬邦邦 [ yìng bāng bāng ]
◎ 硬邦邦,硬梆梆,硬帮帮 yìngbāngbāng,yìngbāngbāng,y&ig…
豫剧 [ yù jù ]
也叫河南梆子。戏曲剧种。梆子腔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陕西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
破梆破群 [ pò bāng pò qún ]
旧时牌戏术语。二条、二万、八饼一副叫“梆子”;三条、三万、七饼一副叫“羣子”。梆子中缺饼子叫“破梆”,群子中缺饼子叫…
晋剧 [ jìn jù ]
通称山西梆子。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由蒲州梆子(山西南路梆子)结合中路秧歌演变而成。流行于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
夜柝 [ yè tuò ]
巡夜的梆声。
宵柝 [ xiāo tuò ]
巡夜的梆声。
梆硬 [ bāng yìng ]
极坚硬梆硬的水泥板
梆鼓 [ bāng gǔ ]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梆锣 [ bāng luó ]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秦腔 [ qín qiāng ]
也叫陕西梆子、西安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西北地区。明代以后,在陕西、甘肃一带民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发展而成。是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