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禳 [ fú ráng ]
谓以符咒禳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伏狐》:“太史某,为狐所魅,病瘠。符禳既穷,乃乞假归,冀可逃避。”
脱归 [ tuō guī ]
脱身逃归。《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 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杨伯峻 注:“脱归,谓离开 齐 军脱身而归。”《汉…
逃名 [ táo míng ]
(1).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
遁去 [ dùn qù ]
遁,逃避、逃跑。遁去,逃走。
归案 [ guī àn ]
隐藏或逃走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被逮捕、押解或引渡到有关司法机关,以便审讯结案:将凶手捉拿归案。
亡逋 [ wáng bū ]
(一)、逃遁,逃亡。(二)、逃亡的人。
逃脱 [ táo tuō ]
(一)、逃离(险地);逃跑:从虎口中逃脱出来。刚抓住的逃犯又逃脱了。(二)、摆脱:逃脱罪责。
败遁 [ bài dùn ]
逃遁,逃跑。
逃亡 [ táo wáng ]
逃走而流浪在外:四散逃亡。逃亡他乡。
栖窜 [ qī cuàn ]
逃匿,逃窜。
走逃 [ zǒu táo ]
逃脱;逃走。
走逸 [ zǒu yì ]
逃亡;逃走。
窜避 [ cuàn bì ]
逃亡;逃匿。
窜越 [ cuàn yuè ]
逃窜;逃亡。
逭遁 [ huàn dùn ]
逃跑;逃避。
逃逃 [ táo táo ]
指受惊而逃。《关尹子·八筹》:“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逃逃,言惊而獝也。”
鹄形鸟面 [ hú xíng niǎo miàn ]
鹄形鸟面(鵠形鳥面) 饥疲瘦削貌。 明 归有光 《送宋知县序》:“岁復荐饥, 侯 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鵠形鸟面,争…
出逃 [ chū táo ]
逃出去(脱离家庭或国家):仓皇出逃。离家出逃。
走透 [ zǒu tòu ]
(一)、脱逃;放逃。(二)、指走私逃税。(三)、泄漏。
逋逃 [ bū táo ]
(一)、逃亡;逃窜。(二)、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逋逸 [ bū yì ]
(一)、逃亡;逃遁。(二)、指逃遁者。(三)、怠惰安逸。
遁逃 [ dùn táo ]
逃走;逃避。
逋走 [ bū zǒu ]
逃走,逃亡。
奔逃 [ bēn táo ]
快速逃跑四散奔逃
窜逸 [ cuàn yì ]
亦作“窜軼”。逃奔;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