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钲 [ tóng zhēng ]
古代乐器。
锋钲 [ fēng zhēng ]
利剑和铜钲。借指战乱。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幸脱锋鉦,免罹凶横,皆承廕护,倍切兢荣。”
司钲 [ sī zhēng ]
负责击鼓敲钲之事。
呜金收兵 [ wū jīn shōu bīng ]
用敲钲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鸣金,敲钲,古代作战收兵信号。
钲鼙 [ zhēng pí ]
即钲鼓。
鸣钲 [ míng zhēng ]
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
钲铙 [ zhēng náo ]
指铜锣。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钲》:“《黄帝内传》曰: 玄女 请 帝 铸鉦鐃,以拟雹击之声。今铜锣其遗事…
鼓钲 [ gǔ zhēng ]
(一)、鼓和钲。军中用以指挥进退。(二)、借指军中将帅。
鼓吹乐 [ gǔ chuī lè ]
古乐的一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
钲鞞 [ zhēng pí ]
即钲鼓。古代军旅常用以指挥进退,故亦引申为战争、祸乱。
鼓吹曲 [ gǔ chuī qǔ ]
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金鼓喧阗 [ jīn gǔ xuān tián ]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钲鼓 [ zhēng gǔ ]
(一)、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二)、并称以言兵事。
銅粉 [ tóng fěn ]
铜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红铜、赤金、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一种以铜为主要成…
铜粉 [ tóng fěn ]
铜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红铜、赤金、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一种以铜为主要成…
铜矿 [ tóng kuàng ]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
牝铜 [ pìn tóng ]
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参见“牡铜”。
铜花 [ tóng huā ]
(一)、亦作“铜华”。铜锈;铜绿。(二)、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
金鼓连天 [ jīn gǔ lián tiān ]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铜铺 [ tóng pù ]
(一)、见“铜铺”。(二)、亦作“铜舖”。铜质铺首。
铜扣 [ tóng kòu ]
铜元;铜钱。
铜青 [ tóng qīng ]
铜锈;铜绿。
牡铜 [ mǔ tóng ]
古代炼铜时以水灌铜,其凸起者为牡铜,其凹陷者为牝铜。
铜落 [ tóng luò ]
铜屑。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释名:红铜、赤金,屑名『铜落』。」
铜砖 [ tóng zhuān ]
同“铜甎”。砖形铜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