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堂 [ yá táng ]
官署的大堂。
府堂 [ fǔ táng ]
(一)、府衙。亦指府衙的公堂。(二)、府宅堂屋。
受官厅 [ shòu guān tīng ]
官衙的大堂。
府庭 [ fǔ tíng ]
衙门,公堂。
牙鼓 [ yá gǔ ]
衙门前设置的鼓。供开衙升堂或百姓喊冤之用。
喊堂威 [ hǎn táng wēi ]
旧时官府升堂时衙役大声吆喝,谓之“喊堂威”。
禀堂 [ bǐng táng ]
衙门里所设的公堂。
早堂 [ zǎo táng ]
旧时官府早晨坐衙治事称“早堂”。
衙日 [ yá rì ]
(一)、衙参之日。唐 韩愈《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宋 刘敞《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
站堂 [ zhàn táng ]
旧时衙门开审时,差役排列在公堂上以应差。
黄堂 [ huáng táng ]
(一)、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二)、借指太守。(三)、墓地。
屯衙 [ tún yá ]
管理屯田的小吏,为县令的属官。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徭赋》“有本县应编银共陆百贰拾伍两陆钱”原注:“门子、正堂二名…
皂班 [ zào bān ]
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斋钟衙鼓 [ zhāi zhōng yá gǔ ]
斋堂的钟声和官衙的鼓声。比喻单调乏味的生活。清汪琨《水龙吟·送龚璱人出都》词:“彼此斋鐘衙鼓,料难忘,分襟情绪。”
乔坐衙 [ qiáo zuò yá ]
亦作“乔作衙”。亦作“乔做衙”。假装坐堂问事。谓装模作样摆架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不是俺一家儿乔坐…
喝撺箱 [ hē cuān xiāng ]
亦作“喝攛厢”。宋 元 时官衙前设有投状纸的箱子。官员开庭理案时,衙役站立两旁,高声呐喊:“在衙人员平安,抬书案!”…
报衙 [ bào yá ]
(1).旧时官吏升堂治事时,官衙鸣鼓以告众,谓“报衙”。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蹀躞騶…
公曹 [ gōng cáo ]
封建衙门中的差吏。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那里面又没官僚,又没王条,又没公曹,又没囚牢。”
南北衙 [ nán běi yá ]
(一)、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二)、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
迓卒 [ yà zú ]
唐 宋 时官衙的卫兵。迓,通“衙”。
放衙 [ fàng yá ]
属吏早晚参谒主司听候差遣谓之衙参。退衙谓之“放衙”。
班房 [ bān fáng ]
监狱或拘留所的俗称。本指衙门中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坐班房
晚衙 [ wǎn yá ]
旧时官署长官一日早晚两次坐衙,受属吏参拜治事。傍晚申时坐衙称晚衙。
十二辰堆 [ shí èr chén duī ]
古代设在衙门和驿站前用以报时的时辰台。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开元中,郑审检校两京馆驛。今驛门前十二辰堆,即审所剏。…
正衙 [ zhèng yá ]
唐 宋 时正式朝会听政的处所。唐 白居易《紫毫笔》诗:“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旧唐书·地理志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