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瓦 [ bù wǎ ]
舞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新疆的喀什、和田等维吾尔族聚居区。俗称《老头舞》。每逢维吾尔族举行传统的「麦西热甫」(…
蹲舞 [ dūn wǔ ]
古代 中亚 民族的一种舞蹈动作。 唐 刘言史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 石国 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
秧歌 [ yāng ge ]
(一)、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舞时一般持扇子、手帕或彩绸而舞,多用锣鼓伴奏。(二)、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田间…
热芭 [ rè bā ]
(一)、亦作“热巴”。藏族的一种包括说、唱、舞蹈、杂技的综合艺术形式。(二)、指演唱“热芭”的艺人。
土风舞 [ tǔ fēng wǔ ]
一种民间自然表露情感所形成的舞蹈。开始于欧洲中世纪时。有其特有的风土习俗与民族性格,舞步简单,适合男女老少。
象脚鼓 [ xiàng jiǎo gǔ ]
傣 族击乐器, 景颇 、 阿昌 、 布朗 等民族亦采用之。因形似象脚而得名。上端较粗,下端呈喇叭状。木制鼓身,羊皮蒙…
羌姆 [ qiāng mǔ ]
舞名。藏族宗教舞蹈。汉语习称《跳神》,广泛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据记载,八…
摆舞 [ bǎi wǔ ]
舞名。拉祜族女性自娱性民间舞蹈。流传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达傣族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聚居区。凡节日集会、婚嫁喜…
手鼓 [ shǒu gǔ ]
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扁圆形,一面蒙皮,周围有金属片或环,常用作舞蹈的伴奏乐器。
宫廷舞 [ gōng tíng wǔ ]
皇室贵族宴享娱乐或祭祀用的舞蹈。大多取材于民间,经过宫廷艺人加工而成。形式华丽,风格严谨。
手鼓舞 [ shǒu gǔ wǔ ]
维吾尔族 民间舞蹈。流行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
师子舞 [ shī zǐ wǔ ]
狮子舞。汉民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自 汉 代起流行于 中国 很多地区。今一般由两人扮演大狮子,一人扮演小狮子,另一人扮演…
藏剧 [ cáng jù ]
中国藏族戏曲剧种。形成于17世纪。流行于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的藏族聚居地区。藏语称作“阿佳拉莫”,意为仙…
芦笙 [ lú shēng ]
簧管乐器。流行于苗族、瑶族、侗族地区。形制多样。较常用的为六管芦笙。分两排插在长方形木斗中,吹气振动簧片发音。音色明…
柘枝舞 [ zhè zhī wǔ ]
唐 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 石国(今 苏联 中亚塔什干 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
胡腾舞 [ hú téng wǔ ]
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出自 中亚 的古 石国 , 唐 时传入。男子独舞,以跳跃腾踏动作为主。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
剽牛舞 [ piāo niú wǔ ]
舞名。独龙族民间舞蹈。流传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河流域河谷的独龙族聚居村寨。该舞蹈源于独龙族早期宰杀牛后,带有祭祀性的圆…
堆谐 [ duī xié ]
舞名。藏族民间舞蹈。堆原意为上部,指西藏阿里地区;谐通常指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堆谐》源于阿里地区民间,后传入城镇。…
壮剧 [ zhuàng jù ]
(一)、气势雄壮的舞台剧,喻壮观的事物或场面。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凡百年来种种之壮剧,岂有他哉……英雄哉…
跳天灯 [ tiào tiān dēng ]
京 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广西 京 族地区。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
狮子舞 [ shī zi wǔ ]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唐代就广泛流行,传承至今。由一人或两人合作扮演一头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武士持彩球逗引,狮子表现各…
交谊舞 [ jiāo yì wǔ ]
即交际舞。 朋斯克 《千里姻缘》:“许多人穿着漂亮的新装,愿意跳什么舞就跳什么舞,古老的民族舞蹈和交谊舞好象一点没有…
葫芦笙 [ hú lu shēng ]
簧振气鸣乐器。彝、苗、佤、纳西、黎、拉祜、普米等民族的乐器。由笙苗和笙斗组成,笙斗用葫芦制作,笙苗是细竹管。5—8根…
祈雨舞 [ qí yǔ wǔ ]
祈雨舞 -介绍 祈雨舞,也即求雨舞。是一种为了祈求作物生长需要的降雨而表演的仪式性舞蹈,从古埃及、一些印地安部落(如…
供食节 [ gōng shí jié ]
供食节,是甘南藏族人民群众中盛行的一种传统节日,当地称此节日为“饳”(duo)。 供食节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