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什 [ chéng shí ]
晋 高僧 佛图澄、鸠摩罗什 的并称。
闭禁 [ bì jìn ]
禁闭;监禁。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还将 鸠摩罗什 灌醉,与 龟兹王 女同闭禁于一室。”
维摩 [ wéi mó ]
(一)、维摩诘的省称。(二)、即《维摩诘经》。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共十四品。
龙光瑞像 [ lóng guāng ruì xiàng ]
古天竺佛像名。鸠摩罗琰自古天竺负至龟兹,龟兹王以妹妻之,后生鸠摩罗什,罗什博读大小乘经论。后秦主姚兴弘始三年入长安,…
鸠摩罗王 [ jiū mó luó wáng ]
修行者 [ xiū háng zhě ]
谓修行佛法者,或修道者。《晋书·鸠摩罗什传》:「修行者颇共疑之。」
伽利达撒 [ gā lì dá sā ]
(Kalidasa)印度诗人,戏剧家。约生于第六世纪乌苌王朝。着有叙事诗罗俱族史传,鸠摩罗军之降诞,抒情诗云之使者,…
新译 [ xīn yì ]
新的译本。佛教徒称 唐 代以下的 汉 译经典。亦有将 后秦 高僧 鸠摩罗什 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什门四圣 [ shí mén sì shèng ]
东晋时代四位中国佛教译经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四大弟子,他们是道生、僧肇、道融、僧叡。
大智度论 [ dà zhì dù lùn ]
佛教典籍。一百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注释本。古来传说作者为龙树。据说全书约合汉文千余卷,鸠摩罗什…
删繁 [ shān fán ]
删除繁冗之言。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凡所出经论三百餘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
僧叡 [ sēng ruì ]
晋高僧名,鸠摩罗什门下四哲之一,什所翻之经,叡并参正,所出之论,其序多出叡手。见《高僧传·卷六》、《莲社高贤传》。
僧肇 [ sēng zhào ]
僧名,鸠摩罗什门下四哲之一。初好老庄,然犹谓未尽善也。后读旧译《维摩经》,始知所归。罗什至姑臧,自远从之。及什至长安…
僧坊 [ sēng fāng ]
僧舍。《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尔后不住僧坊,别立解舍,诸僧多效之。”唐 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序:“深…
暗诵 [ àn sòng ]
默诵;背诵。《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多所暗诵,无不究其义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大历…
焰摩 [ yàn mó ]
亦作“燄摩”。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道生 [ dào shēng ]
晋宋间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幼随竺法汰出家,后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着称,在…
欲障 [ yù zhàng ]
亦作“慾鄣”。色欲,嗜欲。以其为修行的障碍,故云。《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罗什 忽下高坐,谓 兴 曰:‘有二小…
伐闍罗 [ fá dū luó ]
?Vajira之音译。与金刚同。《大唐西域记·摩揭陁国下》:「其王之子伐闍罗,唐言金刚。」;宋、黄庭坚〈十六罗汉赞〉…
阎摩王 [ yán mó wáng ]
同“ 阎罗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棋鬼》:“ 阎摩王 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罗摩桥 [ luó mó qiáo ]
摘要 罗摩桥(Rama's Bridge),西方称作亚当桥(Adam's Bridge),是位于接近斯里兰卡西北的曼…
中观论 [ zhōng guān lùn ]
佛教典籍。龙树着。后秦鸠摩罗什译。四卷,二十七品,四百四十六颂。内容主要在阐明一切现象没有真实存在的体性。为大乘佛教…
摩睺罗伽 [ mó hóu luó jiā ]
梵语人身蛇首的乐神。在佛经中常以护法神的身份出现。《法华经·序品》:“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
迦梨陀娑 [ jiā lí tuó suō ]
印度古代剧作家、诗人。约生活于3-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剧作有《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优哩婆湿》、《沙恭达罗》以及诗篇…
摩诃池 [ mó hē chí ]
池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东南十二里。相传 隋 蜀王秀 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訶宫毗罗。”盖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