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散 [ yú pí sàn ]
白榆 [ bái yú ]
(一)、白皮的榆树。(二)、指白榆树的皮。(三)、指星。
榆皮 [ yú pí ]
榆树皮。可食,可入药。《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
葵榆汤 [ kuí yú tāng ]
名称:葵榆汤 组成:葵子1升,榆皮(切)1升。
榆麪 [ yú miàn ]
亦作“榆麵”。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
榆面 [ yú miàn ]
亦作“榆麵”。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
翅果 [ chì guǒ ]
有一个或几个翅状附属物的果实。果皮干燥不开裂,部分延展成翅,使果实可随风飞散,借风力传布。如榆、臭椿、槭等的果实。
夹榆 [ jiā yú ]
树名。《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二年》:“车轂须用夹榆。”胡三省 注:“《説文》:榆,白枌。所谓夹榆,乃今之田榆也,生田…
榆沈 [ yú shěn ]
榆皮的黏汁。古丧礼用以给灵车助滑。沉,通“瀋”。
芜荑 [ wú yí ]
木名。姑榆。叶果皮可入药,仁可做酱,味辛。又名无姑。
榆槿 [ yú jǐn ]
榆与堇。皮有滑汁,古代常用作使菜肴滑润的调味品。
屑榆为粥 [ xiè yú wéi zhōu ]
屑:研成碎末。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指艰苦生活。
合酪 [ hé lào ]
用荞麦粉或杂粮拌和榆树皮磨粉后压制煮成的面条。
流延 [ liú yán ]
(1).扩散延展。《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三国 魏 夏侯惠 《景福殿赋》:“周步堂宇,东西眷眄,綵色光明,粲烂流延。”…
杜仲 [ dù zhòng ]
一种很耐寒的中国乔木,在外形上类似榆树,花绿白色。树皮和叶子提取的胶有绝缘性,用来包裹电线。树皮可入药
散絶 [ sàn jué ]
谓皮绳断绝,竹简散乱毁损。古时以竹简写书,用皮绳串连,年久则绳断简散。
疮疖 [ chuāng jiē ]
(1).瘿瘤。 唐 皮日休 《二游诗》:“枕兼石锋刃,榻共松疮癤。” 萧红 《生死场》一:“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
罂粟散 [ yīng sù sàn ]
名称:罂粟散 别名:罂粟散 组成:罂粟壳10枚,陈木香1块,橘皮1枚。
散板 [ sǎn bǎn ]
(一)、〈方〉散架,分开。(二)、一种京剧板式。节奏自由,可据唱词内容自由发挥。如西皮散板、二黄散板。
裘茸 [ qiú róng ]
裘皮上的柔软细毛。常用以形容蓬松散乱。
串皮 [ chuàn pí ]
指药物或酒类等进入人体后,作用散布到周身或局部皮肤,使皮肤发痒或变红。
长序榆 [ zhǎng xù yú ]
中国长序榆,简称长序榆。落叶乔木,高达25-30米,胸径80厘米;树干端直,树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规则鳞状块片。小枝栗…
鼓腹讴歌 [ gǔ fù ōu gē ]
一边拍肚皮,一边唱歌。形容豪放不羁,闲散自乐。
榆白皮散 [ yú bái pí sàn ]
表托 [ biǎo tuō ]
(一)、谓使邪毒从皮肤上发散出来。(二)、表现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