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癃汤 [ sàn lóng tāng ]
癃老 [ lóng lǎo ]
衰老病弱。《晏子春秋·问下一》:“公所身见癃老者七十人,振赡之。” 宋 陆游 《初归杂咏》:“癃老入朝原是错,期年决…
罢癃 [ bà lóng ]
(一)、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颜师古 注引 晋…
癃闭 [ lóng bì ]
(1).中医指小便不通利之病。《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茯苓甘草汤方”方解:“去大枣芍药者,因有小便…
汤散 [ tāng sàn ]
汤药和丸散。常泛指药。
四温散 [ sì wēn sàn ]
四温散又名四温汤,主治胸痹。
煮散 [ zhǔ sàn ]
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煮汤,去渣服用,谓“煮散”。
透经汤 [ tòu jīng tāng ]
名称透经汤 组成五积散半两,加生附子2钱。
汤方 [ tāng fāng ]
中药汤剂处方。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嘉靖 二十年起,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粥…
如汤泼蚁 [ rú tāng pō yǐ ]
汤:沸水。像用热水去泼蚂蚁,一泼即散,既而又聚。比喻效果不明显
散虑 [ sàn lǜ ]
排遣忧愁。 唐 张九龄 《答严给事书》:“林泽之閒,聊足散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俺可也‘散虑逍遥’…
汤熨 [ tāng yùn ]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素问·玉机真…
手足躁扰 [ shǒu zú zào rǎo ]
手足躁扰形容四肢被邪火逆乱时不安定的状态,分虚实两大类,实证为热邪炽盛所致,用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汤等治之,虚证因危重…
北宫词纪 [ běi gōng cí jì ]
散曲选集。明代陈所闻编。六卷。与《南宫词纪》合称《南北宫词纪》。其中所收汤式、陈铎和编者自己所作的散曲,有部分为他书…
黄汤淡水 [ huáng tāng dàn shuǐ ]
同“黄汤辣水”。《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比不的你们心宽闲散。我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嚐着来?我成日睁着脸儿…
蹈汤赴火 [ dǎo tāng fù huǒ ]
dǎo tāng fù huǒ 蹈汤赴火(蹈湯赴火) 比喻不避艰险。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
老红汤 [ lǎo hóng tāng ]
在鄢陵当地也有一种被大家称作“老红汤”的茶,深受广大鄢陵朋友的喜爱,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老红汤”。概述有人这…
痷茶 [ ān chá ]
古代饮茶术语。 唐 陆羽 《茶经·饮》:“有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
朝散 [ cháo sàn ]
朝散大夫的省称。隋 时设置的散官名。唐 宋 时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元 朝时升至从四品下,明 时废除。唐 …
髧鬖 [ dàn sān ]
头发散乱貌。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提着这箇採药篮,我头髮儿乱髧鬖。” 明 汤式 《新水令·秋怀》套曲:…
汤瓢 [ tāng piáo ]
(一)、即调羹。餐具的一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出来还没有做着二百钱的生意,却碰了这几个瘟神,去了二十…
舌蹇 [ shé jiǎn ]
舌蹇 舌蹇(jiǎn剪),证名。又名舌涩。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病证。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症见舌体卷缩,…
佐金丸 [ zuǒ jīn wán ]
又作左金丸。《中国医学大辞典》:「朱丹溪方。功用:治肝火燥盛,左胁作痛,吞酸呕吐,筋疝痞结,一切肝火之症,并治霍乱转…
手足汗出 [ shǒu zú hàn chū ]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
戟香散 [ jǐ xiāng sàn ]
名称:戟香散 组成:大戟1两,木香1两,干姜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牵牛子5两2两,大黄(锉,微炒)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