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秫 [ dào shú ]
稻及稷之黏者。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侧,必取先於稻秫麯糵之勤,必取著於纷纯纹绣之饰…
秫稻 [ shú dào ]
即糯稻。
柴火 [ chái huo ]
做燃料用的树枝、秫秸、稻秆、杂草等。
陶令秫 [ táo lìng shú ]
高粱。因 陶渊明 为 彭泽令 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箔幛 [ bó zhàng ]
用秫秸织成的帘子。《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所以淤济的这两箇婆娘米麦盈仓,衣裳满柜,要厨房就送稻草,夹箔幛就是秫秸。…
稻黍 [ dào shǔ ]
稻和黍。《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穀”晋 杜预 注:“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急就篇》卷二:“稻黍秫…
秫绌 [ shú chù ]
谓妇女针线缝工的粗劣。《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絀, 大吴 之国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战国策…
黍秫 [ shǔ shú ]
黍和秫。子实都具黏性,可酿酒。
针妇 [ zhēn fù ]
即络纬。俗名纺织娘。 清 曹寅 《题画·纺车婆秫秫》诗:“野蓝新绽紫肥秫,络纬凄吟针妇飞。”
陶秫 [ táo shú ]
指高粱。《中国谚语资料·农谚》:“麦子剁了头,陶秫掩住牛( 河南 )。”原注:“陶秫,高粱。”参见“ 陶令秫 ”。
秫缝 [ shú fèng ]
用长针缝纫。谓针线粗拙。《战国策·赵策二》:“黑齿雕题,鯷冠秫缝, 大吴 之国也。” 鲍彪 注:“秫、鉥通,长鍼也。…
秫田 [ shú tián ]
种稙黏粟之田。 宋 方岳 《次韵田园居》:“带郭林塘儘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元 方澜 《渊明》诗:“尚不归莲社,…
黄糯 [ huáng nuò ]
秫。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秫》:“秫字篆文象其禾体柔之形,俗呼糯粟,是矣。北人呼为黄糯,亦曰黄米,酿酒劣於糯也…
酿秫 [ niàng shú ]
谓用秫黍酿酒。 宋 张耒 《寄杨应之》诗:“行当酿秫从子游,更以新诗相献侑。” 清 尤侗 《别长安》诗之五:“老妻酿…
秫酒 [ shú jiǔ ]
用秫酿成的酒。
盖帘 [ gài lián ]
(~儿)用细秫秸等做成的圆形用具,多用来盖在缸、盆等上面。
九谷 [ jiǔ gǔ ]
(一)、古代九种主要农作物。九谷名目,相传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穀”郑玄 注:“司农 云:‘九穀:黍、…
苫席 [ shàn xí ]
用苇篾、秫秸皮等编成的遮盖东西用的席。
水稻 [ shuǐ dào ]
种在水田里的稻,有粳稻和籼稻两大类。
早禾酸 [ zǎo hé suān ]
酒名。亦称“ 早秫酒 ”。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七:“七月初头六月阑,老夫日醉早禾酸。”自注…
田稻 [ tián dào ]
(一)、田里稻子。多指水稻。(二)、种稻。
罢亚 [ bà yà ]
(一)、稻名。(二)、稻多貌。
稻栽 [ dào zāi ]
稻苗,刚栽种的稻苗。
秔稌 [ jīng tú ]
粳稻与糯稻。
耘耥 [ yún tāng ]
耘稻和耥稻,指在水稻分蘖期间进行中耕除草。
【词语拼音】dào shú
【词语解释】稻及稷之黏者。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侧,必取先於稻秫麯糵之勤,必取著於纷纯纹绣之饰。” 宋 王炎 《丰年谣》:“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