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及膏肓 [ kuì jí gāo huāng ]
愧疚之情,直达内心深处。
惭腆 [ cán tiǎn ]
亦作“慙腆”。羞愧,不好意思。
颡汗 [ sǎng hàn ]
额上冒汗。表示惭愧、惶恐。
惭负 [ cán fù ]
亦作“慙负”。羞惭;惭愧辜负。
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毫无愧色 [ háo wú kuì sè ]
指一点都没有感到惭愧。
暴汗 [ bào hàn ]
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
腼颜 [ miǎn yán ]
(一)、犹厚颜。(二)、面容羞愧。
胡颜 [ hú yán ]
犹言有何面目。意谓愧极。
深淳 [ shēn chún ]
深厚淳朴。 宋 曾巩 《贺提刑状》:“发明吾道,则有文章之深淳;推行当时,是为治行之尤异。” 宋 苏辙 《送顿起及第…
羞耻[心] [ xiū chǐ xīn ]
◎ 羞耻[心] xiūchǐ[xīn][shame] 羞辱惭愧
追愧 [ zhuī kuì ]
后悔惭愧。《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陈主 谓 袁宪 曰:‘我从来接遇卿不胜餘人,今日但以追愧。’”
内省无愧 [ nèi xǐng wú kuì ]
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
赪然 [ chēng rán ]
亦作“頳然”。羞愧脸红貌。
愧悔无地 [ kuì huǐ wú dì ]
羞愧懊悔得无地自容。
恬不知愧 [ tián bù zhī kuì ]
恬不知愧 见“ 恬不知耻 ”。
满面羞惭 [ mǎn miàn xiū cán ]
满脸表现出了羞愧的表情。
忝窃虚名 [ tiǎn qiè xū míng ]
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
觍然 [ tiǎn rán ]
(一)、羞愧貌。(二)、厚颜无耻貌。
愧沮 [ kuì jǔ ]
羞惭沮丧。《明史·张璁传》:“ 璁 见帝忽暴其短,颇愧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今渠已愧沮不…
泚额 [ cǐ é ]
额上冒汗。多用以表示羞愧。
忝窃 [ tiǎn qiè ]
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腼面 [ miǎn miàn ]
(一)、面容羞愧。(二)、厚着面皮。
忍愧 [ rěn kuì ]
忍住羞愧。犹言厚着脸皮。
【词语拼音】kuì xíng
【词语解释】傀行。谓行为怪异。《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弟长乡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曰:“‘愧’、‘傀’形声竝近,疑叚字也。《周礼·大司乐》‘大傀异灾’ 郑 注:‘傀,犹怪也。’傀行,犹言‘怪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