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 [ yǒng zì bā fǎ ]
以“永”字八笔为例,阐述正楷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其法称点为“侧”,横为“勒”,直笔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
兰叶撇 [ lán yè piě ]
书法永字八法中「掠」法──长撇的一种。写的时候向左下方运笔,略成弧状,在中途笔势渐渐提起,直至笔画尽头,以笔尖提出。…
千字文 [ qiān zì wén ]
(1). 南朝 梁武帝 指令给事郎 周兴嗣 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的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后来用为儿童启…
献仙音 [ xiàn xiān yīn ]
词牌名。原为法曲之一种。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体。
瑞鹧鸪 [ ruì zhè gū ]
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舞春风》、《鷓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本为七言律诗,因 唐 人谱为歌词,遂…
八法颂 [ bā fǎ sòng ]
傳統學習書法時用筆的八句要訣。如元代李溥本騝庵字要一書中的外法篇:“八法者,永字八法是矣。一曰側,蹲鴟而墜石;二曰勒…
八经 [ bā jīng ]
旧谓八种永恒不变的礼法。《管子·五辅》:“所谓八经者何?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
永乐大典 [ yǒng lè dà diǎn ]
◎ 永乐大典 Yǒnglè Dàdiǎn[ Yongle Canon ] 中国大型类书。…
于材 [ yú cái ]
明、湖南宁远人,字国用。成化进士,官由翰林检讨至编修。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三》、《永州府志》。
余祚徵 [ yú zuò zhēng ]
明、永丰人。字符之,号文斋。崇祯中,会试中副榜,授凤阳府推官,着有《文斋文集》。见《四库提要·卷一百八十》。
于准 [ yú zhǔn ]
清、山西永宁人。于成龙之孙,字莱公。官至贵州巡抚、江苏巡抚,着有《正修录》、《齐治录》。见《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三》、…
邓颙 [ dèng yú ]
字伯昂,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楼下村人,生于明永乐八年五月初五日,明宣德十年举乡试考取举人,明英宗正统七年登壬戌科刘俨榜…
开立方 [ kāi lì fāng ]
求取某数字立方根的方法。如八开立方为二,二十七开立方为三。
智永 [ zhì yǒng ]
陈、隋间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擅正书、草书,时求书…
梅花数 [ méi huā shù ]
古卜法。相传为 宋 邵雍 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划数,以八减之,余数得卦;再取一字,以六减之,余数得爻,然后依《易》理,…
甘露法雨 [ gān lù fǎ yǔ ]
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佛法教化众生,就像虚空里有大云,由云降下雨来,普润众生的心,这就是“法雨”。甘露是天人…
贬书 [ biǎn shū ]
记载降谪损抑的文字凭据。《西游记.第二八回》:「他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赶回来,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
丁惟宁 [ dīng wéi níng ]
明、诸城人,字少滨。嘉靖进士,官御史,后郧襄兵备副使。见《兰台法鉴录·卷十八》。
衔位 [ xián wèi ]
官衔,职位。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黔江帖》:“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题‘ 长沙 汤正臣 重模勒’八字,却无 淳化 篆书…
虞世南 [ yú shì nán ]
唐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世称“虞永兴”。工文辞,编有《北堂书钞》。精书法…
犯克 [ fàn kè ]
迷信说法,认为人的生辰八字有相互克制的情况,如出现这种情况,就叫犯克。
五体 [ wǔ tǐ ]
(一)、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二)、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三)、指汉字…
丁鎡 [ dīng zī ]
明人。恕之子,字永时。官两浙都转盐运使,后为刑部左侍郎。见《国朝县耆徵录·卷四十六》、《国朝列卿记·卷五十九》、《明…
望汉月 [ wàng hàn yuè ]
唐 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即《忆汉月》。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因 宋 柳永 词而名“望汉月”…
来子珣 [ lái zǐ xún ]
唐、万年人。永昌初,为左台监察御史。得武后之竉,赐姓武,字家臣。为游击将军。俄,流徒爱州辛。见《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
【词语拼音】yǒng zì bā fǎ
【词语解释】以“永”字八笔为例,阐述正楷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其法称点为“侧”,横为“勒”,直笔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磔”。后人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的代称。参阅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