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 [ chūn wēn ]
(一)、(二)、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三)、新…
夏裘冬葛 [ xià qiú dōng gě ]
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
日至 [ rì zhì ]
(一)、指夏至或冬至。古人认为,天行赤道(天球赤道),日行赤道南北,于夏至运行到极北之处,于冬至运行到极南之处,故称…
貂尾扇 [ diāo wěi shàn ]
亦省称“ 貂扇 ”。用貂尾做成的扇子,用于冬日障面防风。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牙笼貂扇》:“ 慎常 《冬日宫词》…
小至 [ xiǎo zhì ]
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唐 杜甫《小至》诗 仇兆鳌 题解:“《唐会要》:‘开元 八年,中书门下奏《开元新格》,冬…
寠夫 [ lóu fū ]
穷人。清 魏源《筹鹾篇》:“场岸復积存三纲之盐,去冬甫请对折行盐,今冬復请两纲展缓。如寠夫之患债,如逋户之畏赋,如重…
亚热带季风气候 [ yà rè dài jì fēng qì hòu ]
又称“副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0°左右的亚热带大陆东岸。夏热冬温,季节明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c以上,…
四气 [ sì qì ]
(一)、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二)、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温带气候带 [ wēn dài qì hòu dài ]
一般是指中纬度30~45之间的地区,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季节变动的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具有副热带气候特…
散阳 [ sàn yáng ]
谓冬季阳气外散。古人以阴阳之说解释天气变化。认为冬季阳气应藏而不散,如阳气仍外散,就出现冬温现象。《国语·周语下》:…
冷暖玉 [ lěng nuǎn yù ]
传说中冬温夏冷的玉棋子。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中 中, 日本国 王子来朝,献寳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饌以礼…
温裕 [ wēn yù ]
(一)、温暖。《诗·小雅·都人士》“狐裘黄黄”汉 郑玄 笺:“冬则衣狐裘,黄黄然,取温裕而已。”(二)、引申指衣食温…
赵日 [ zhào rì ]
《左传·文公七年》有“ 赵衰 ,冬日之日也”的记载。后因以“赵日”比喻冬天的太阳。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
夏日芙蓉冬日娜 [ xià rì fú róng dōng rì nà ]
夏日芙蓉冬日娜-简介 此联乃网络达人所出,于一夜之间红遍南北。此联出得妙,妙在三处。其一,有意镜——夏日的芙蓉花过之…
扫疥 [ sǎo jiè ]
以香草等煎汤沐浴。旧时民间立冬日习俗之一。
夏绿林 [ xià lǜ lín ]
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
前三后四 [ qián sān hòu sì ]
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宋王楙《野客丛书·大节七…
冬心 [ dōng xīn ]
冬日孤寂凄清的心情。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连冬心,寂歷冬暮。” 唐 崔国辅 《子夜冬歌…
赵盾日 [ zhào dùn rì ]
《左传·文公七年》:“酆舒 问於 贾季 曰:‘赵衰、赵盾 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
辟寒犀 [ pì hán xī ]
犀角名。据说可驱除寒气。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辟寒犀》:“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 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
辞诉 [ cí sù ]
亦作“ 辞愬 ”。 1.诉讼。《宋书·徐湛之传》:“时尚书令 何尚之 以 湛之 国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诸辞…
落帽 [ luò mào ]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温 燕 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yà hán dài zhēn yè lín qì hòu ]
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夏…
破酲 [ pò chéng ]
解醉;醒酒。 宋 陶穀 《清异录·陈设》:“左宫枕,青玉为之,体方平,长可寝二人,冬温夏凉。醉者破酲,梦者游仙。”
冬年节 [ dōng nián jié ]
指冬至。明 叶盛《水东日记·京都贺节礼》:“初,京都最重冬年节贺礼。不问贵贱,奔走往来者数日。家置一册,题名满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