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盐 [ xiǎo yán ]
即硝盐。用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
鹾纲 [ cuó gāng ]
盐纲。旧时成批运输食盐的组织。
商屯 [ shāng tún ]
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 明 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
盐课银 [ yán kè yín ]
征收盐课所得的银子。《明史·食货志四》:“ 万历 时与 洪武 同。盐行境内,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餘两。”亦省称“ …
盐务管理局 [ yán wù guǎn lǐ jú ]
国民政府置,隶属于盐务总局,设在各产盐区域,办理各该区域的盐务。
盐冶 [ yán yě ]
谓制盐与冶金。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故盐冶之处,大校皆依山川,近铁炭。”
盐场 [ yán chǎng ]
海滩、湖边或盐井旁制盐的场所。
盐票 [ yán piào ]
即盐引。明 清 时有的地方引、票并行。清 代由户部印发的称盐引,由各地盐政所发的称“盐票”。《清史稿·食货志四》:“…
盐务总局 [ yán wù zǒng jú ]
1936年国民政府置,直隶于财政部,办理全国盐税徵收及一切盐务,并兼管硝磺事务。设总办一人,会办一人,内置总务、税务…
盐精 [ yán jīng ]
盐卤烧开后尚未凝结成盐的卤汁。
丫铲 [ yā chǎn ]
丫形铲子。 阿英 《盐乡杂信》六:“至于烧盐所用的工具,大抵是‘丫铲’、‘长火叉’、‘盐抄’。”
岩盐 [ yán yán ]
也叫矿盐、石盐。地壳中成层的盐。大多是古代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的。
盐知事 [ yán zhī shì ]
“盐运司知事”的简称。盐运司的属官,分辖某一地区的盐场。又称盐场知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后生道:‘…
盐渍化 [ yán zì huà ]
又称“盐碱化”。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土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随着毛细管上升至地表,水分蒸…
盐钞 [ yán chāo ]
宋 代官府发给商人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后称盐引、盐票。《宋史·食货志下三》:“七年,中书议 陕西 盐钞,出多虚钞,…
私盐 [ sī yán ]
与官盐相对。谓未纳盐税而私自贩运出售的盐。《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王建 ﹞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
硷卤 [ jiǎn lǔ ]
(一)、亦作“鹻卤”。亦作“鹻滷”。盐碱土上泛出的盐霜。(二)、盐碱。(三)、亦作“鹻滷”。见“硷卤”。
盐角儿 [ yán jué ér ]
亦称“盐角儿令”。词牌名。宋 王灼《碧鸡漫志·盐角儿》:“盐角儿,《嘉祐杂志》云:梅圣俞 説: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
梅盐 [ méi yán ]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唐 韩愈《苦寒…
池盐 [ chí yán ]
从咸水湖提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盐枕 [ yán zhěn ]
即盐精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戎盐》﹝集解﹞引 苏颂 曰:“今青盐从 西羌 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
井盐 [ jǐng yán ]
打井汲取含盐的地下水制成的食盐
引税 [ yǐn shuì ]
即盐税。旧时盐以“引”为单位计税,故称。
水精盐 [ shuǐ jīng yán ]
亦作“ 水晶盐 ”。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秖有水精盐。”《资…
盐税 [ yán shuì ]
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旧时称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