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于 [ zhū yú ]
(一)、亦作“诸衧”。古时妇人穿的宽大上衣。(二)、泛指妇人装束。
公诸于世 [ gōng zhū yú shì ]
(一)、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二)、也说公诸于众。
于诸 [ yú zhū ]
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 死而 舍 立,陈乞 使人迎 阳生 于诸其家。”何休 注:“于诸,置也,齐 人语也…
公诸于众 [ gōng zhū yú zhòng ]
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诸衧 [ zhū yú ]
见“ 诸于 ”。
苟全性命 [ gǒu quán xìng mìng ]
勉强保全性命。三国蜀诸 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多 [ zhū duō ]
许多;好些个(用于抽象事物):诸多不便。诸多妨碍。
闻达 [ wén dá ]
显达;有名望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纳女 [ nà nǚ ]
谓献女于天子、诸侯等。
公诸 [ gōng zhū ]
公开表露。如:「公诸于世」。
休溷 [ xiū hùn ]
戎狄地名。《史记·赵世家》:「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正义:「自河宗休溷诸貉,乃戎狄之地也。」;汉、应劭《风俗通·…
淡然自若 [ dàn rán zì ruò ]
情绪镇定而不形诸于脸色。
疏杼 [ shū zhù ]
即衰墙。属于诸侯一级的障壁。
无烦天 [ wú fán tiān ]
不造诸业于喜乐业亦不造。
动口 [ dòng kǒu ]
诉诸于言辞宁动口不动手
冬遇 [ dōng yù ]
谓 周 朝天子于冬季会见诸侯。
诡诸姓 [ guǐ zhū xìng ]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大夫夷诡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不退三昧 [ bù tuì sān mèi ]
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自获不退,证于不退三昧。
诉诸武力 [ sù zhū wǔ lì ]
诉之于武力。指以武力来解决争端。诸:“之于” 二字的合音。
杖笞 [ zhàng chī ]
使用棍棒打(的)——用于诉诸暴力而不是诉诸说理的争论杖击,用杖打
无诸台 [ wú zhū tái ]
古台名。在今 福州市 内 于山 上。 汉 闽越王 无诸 尝于重九日登此台行宴。 元 萨都剌 《南台月》诗:“ 无诸 …
苎萝山 [ zhù luó shān ]
是位于浙江诸暨的西施的出生地。
善见天 [ shàn jiàn tiān ]
于外尘诸法予以了知而热恼不生。
南虢 [ nán guó ]
周 时诸侯国名。本封于 西虢,在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