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中郎将 [ wēi wǔ zhōng láng jiàng ]
中郎将 [ zhōng láng jiàng ]
(一)、官名。秦置。西汉时皇帝卫侍有五官中郎将的名号;地位仅次于将军。(二)、武以中郎将使持节。--《汉书.李广苏建…
武震 [ wǔ zhèn ]
武威,武力。《左传·襄公十一年》:“君若能以玉帛绥 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国语·周语中》:“君之武震,无乃玩而…
中郎 [ zhōng láng ]
(一)、官名。 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曜威 [ yào wēi ]
谓整饬军旅,炫耀武力。《文选·张衡<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薛综 注:“曜威,谓治兵也。” 晋 潘岳 …
三影郎中 [ sān yǐng láng zhōng ]
宋张先,号张三影。以其曾官郎中,故称“三影郎中”。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王威宁诗》:“予改官翰林侍讲时,淄川唐…
奋武扬威 [ fèn wǔ yáng wēi ]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明·无名氏《精忠…
神武台 [ shén wǔ tái ]
神武台位于三国赤壁古战场中,造型独特,如同一个威武的铜鼎倒立在点将台上,铜鼎状的石壁宣扬着肃杀的军威,震天的战鼓激励…
内三郎 [ nèi sān láng ]
北魏 宫中宿卫官。《魏书·陆真传》:“世祖 初,以 真 膂力过人,拜内三郎。”《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门未及…
内郎 [ nèi láng ]
(1).泛称担任宫中护卫、侍从的近臣。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还值雨又为清道所驻》诗:“迴车避司隶,俄轩揖内郎。”(…
赵石 [ zhào shí ]
指 北朝 时 石勒 建立的 赵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赵石 建武 七年,遣北中郎将始筑小城。”
营平 [ yíng píng ]
指 汉 营平侯 赵充国。汉 扬雄《赵充国颂》:“营平 守节,娄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唐 张说《送赵颐真郎中赴…
市舶使 [ shì bó shǐ ]
官名。 唐 代在 广州 等地设市舶使,掌海外贸易、关税等。《新唐书·柳泽传》:“ 开元 中,转殿中侍御史,监 岭南道…
任峻 [ rèn jun4 ]
三国魏、中牟人,字伯达。魏武表为骑都尉,历任典农中郎将,数年中所在积粟,以功封都亭侯,迁长水校尉,卒諡成。见《三国志…
张角 [ zhāng jiǎo ]
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十余年间组织群众达数十万人,遍…
弛刑徒 [ chí xíng tú ]
解除枷锁的刑徒。唐 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
引还 [ yǐn hái ]
率军退回。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单于谓 陵 不可復得,便欲引还。”《后汉书·盖延传》:“与中郎将 来歙 攻 …
黑满 [ hēi mǎn ]
也称黑满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满髯的一种,系将嘴遮满的胡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老生、花脸戴之,用以表示富贵或威武。
寓直 [ yù zhí ]
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 晋 潘岳 《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将,…
郅都鹰 [ zhì dōu yīng ]
汉 郅都,孝景 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
幢将 [ zhuàng jiāng ]
六朝时武职名。禁卫军将领。《魏书·来大干传》:“迁内幢将,典宿卫禁旅。”《北史·魏阴平王烈传》:“道子 子 洛,位羽…
苏武节 [ sū wǔ jié ]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汉武帝 天 汉 元年,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单于留不遣,欲其降,武 坚…
武卫 [ wǔ wèi ]
(1).谓以武力藩卫。《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
威恩 [ wēi ēn ]
(一)、声威和恩泽。《后汉书·邓训传》:“鲜卑 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后汉书·应奉传》:“延熹 中,武陵蛮 …
薛仁贵 [ xuē rén guì ]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战胜西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