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成语。
识字知书:识字知书(識字知書) 谓有文化知识。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莫説别个,就是 闕忠 辈…
知书识字:知书识字(知書識字) 谓有文化修养。 明 冯惟敏 《朝天子·自遣》曲:“ 海翁 ,命穷,百不…
知书识礼:知书识礼(知書識禮) 同“ 知书达礼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媳妇虽不敢説知书…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
识微知著:识微知著(識微知著)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新唐书·杜佑传》:…
天文地理:用天文地理来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旧小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问,就说他上知…
继承衣钵:衣钵:佛教用语,指法衣和食钵。泛指继承某人的思想体系,学术知识或技巧技能。
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解人难得:解人:原指通达言语或文辞意趣的人,借指知己;难得:不易得到。比喻知己难得。
穴见小儒:成语解释 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 成语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
博物洽闻:博物洽闻(博物洽聞) 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汉书·司马迁传赞》:“乌呼!以 迁 之博物洽闻,…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
触类而长:chù lèi ér cháng 触类而长(觸類而長) 语本《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
文字狱:旧时统治者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选摘字句、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
论世知人:lùn shì zhī rén 论世知人(論世知人)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
意见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意出象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行易知难:行易知难(行易知難) 孙中山 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
蠒丝牛毛: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谜序文》:“曷为广而无穷,深而难…
不学无识:不学无识(不學無識) 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 …
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种学绩文:培养学识,积累文才。唐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 崔斯立 種學績文,以蕃其有。”明 王…
鞭辟着里:鞭辟着里(鞭辟着裏) 同“ 鞭辟近里 ”。 清 李颙 《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