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唇试舌: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隐忍不发: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东拉西扯:形容说话没有中心或条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先获我心: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
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
先得我心: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默而识之: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逢人且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心之官则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
欲吐辄止:想把话说出又感有不便把话又咽回。
心想事成:“心想事成”一词为成语,意指“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
两意三心:三心二意。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憋气窝火:指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憋:闷在心里。
心长力短: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心长力弱: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神情不属:犹言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