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缺斤短两 [ quē jīn duǎn liǎng ]
(售出的商品)不够分量。也说缺斤少两。
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傍晚,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散步。
分星掰两 [ fēn xīng bāi liǎng ]
一点一滴,详详细细。也说掰两分星。
短斤缺两 [ duǎn jīn quē liǎng ]
没斤没两 [ méi jīn méi liǎng ]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争斤论两 [ zhēng jīn lùn liǎng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此地无银三百两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
民间笑话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土里,上面写了个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 邻人阿二看见字条,把银子偷走,也写了个字…
分斤掰两 [ fēn jīn bāi liǎng ]
斤:也作“金”。比喻斤斤计较这么一点小事,就值不得分斤掰两地去争了亦作“分…
此地无银三十两 [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斤两 [ jīn liǎng ]
分量。多用于比喻:你要掂掂他的话的斤两。
英两 [ yīng liǎng ]
英美制重量单位的旧译。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通知,淘汰“英两”,改用“盎司”。
银两 [ yín liǎng ]
旧时用银子为主要货币,以两为单位,因此做货币用的银子称为银两(总称)。
严两 [ yán liǎng ]
装饰华丽的车辆。两,“ 辆 ”的古字。 明 杨慎 《送江景熙》诗:“西陆戒严两,东溟理仙艫。”
作两 [ zuò liǎng ]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两体,故云明两…
参两 [ cān liǎng ]
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宋 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
假两 [ jiǎ liǎng ]
南朝 齐 末年的一种服饰。《南史·齐纪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
两两 [ liǎng liǎng ]
(一)、成双成对。(二)、犹言稀稀落落。
半两 [ bàn liǎng ]
古代钱币名。
铢两 [ zhū liǎng ]
(一)、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二)、比喻微小。(三)、借指微小之物。(四)、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魏两 [ wèi liǎng ]
魏 太子。亦特指 曹丕。两,贰;副。
储两 [ chǔ liǎng ]
即储贰。太子。
三两 [ sān liǎng ]
约数,表示少量。《汉书·萧何传》:“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 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唐 白居…
罔两 [ wǎng liǎng ]
(一)、亦作“罔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征两 [ zhēng liǎng ]
即征车。两,“辆”的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