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 kàng hàn ]
在天旱时,采取措施使农作物不受或少受损害:积极抗旱。
亢旱 [ kàng hàn ]
长久不下雨,干旱情形严重;大旱。
起旱 [ qǐ hàn ]
不走水路,走陆路(多指步行或乘坐旧式交通工具)。
天旱 [ tiān hàn ]
谓久不雨。
涔旱 [ cén hàn ]
涝灾与旱灾。
旸旱 [ yáng hàn ]
亢旱。
凶旱 [ xiōng hàn ]
严重干旱。
荒旱 [ huāng hàn ]
民有菜色,土地荒疏连年荒旱,气候干旱。
赤旱 [ chì hàn ]
因酷热造成旱灾。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清 郑燮《…
热旱 [ rè hàn ]
天热干旱。
防旱 [ fáng hàn ]
防备天旱成灾。
遭旱 [ zāo hàn ]
遭遇旱灾。
灾旱 [ zāi hàn ]
旱灾。
久旱 [ jiǔ hàn ]
被旱 [ bèi hàn ]
遭旱灾。《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十五年七月﹞给 陕西 沔县、洛川县 被水,湖南 华容 等三县衞被旱口…
伏旱 [ fú hàn ]
伏天出现的旱情:战胜伏旱。
酷旱 [ kù hàn ]
非常干旱酷旱的年月。
潦旱 [ lào hàn ]
谓水涝与干旱。
炀旱 [ yáng hàn ]
炎热干旱。
暵旱 [ hàn hàn ]
干旱,天旱。
赶旱 [ gǎn hàn ]
走旱路。
春旱 [ chūn hàn ]
春天出现的旱情。
湛旱 [ zhàn hàn ]
谓旱涝灾害。《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孙诒让 间诂:“湛旱,水旱也。”
蝗旱 [ huáng hàn ]
谓发生蝗灾及旱灾。《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九年﹞六月,蝗旱。”
涸旱 [ hé hàn ]
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