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例,法规。
(二)、指拟定出条规。
(一)、条例,法规。
南朝 梁武帝 《赎刑诏》:“金作赎刑,有闻自昔……可依 周 、 汉 旧典,有罪入赎,外详为条格,以时奏闻。” 宋 苏轼 《赐范百禄辞免恩命不允诏》:“夫以天官之贰,治夏卿之选,簿书繁重,条格纷委,苟非其人,则士之失职而无告者多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热审减刑》:“先辈有‘不可打’条格, 鸿 记忆不详,姑以愚意而妄增之,以俟仁人君子鉴定焉。”
(二)、指拟定出条规。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京师三县尤穷之民,详加賑恤,主者速条格施行。”
条格 (tiao ge)解释:意指法律条文。出处:《炀帝本纪》:“有司名为条格,称朕意焉。”元朝时条格成为法律的主要形式。用法:作宾语。
【条的意思】:条(條) tiáo(ㄊ一ㄠˊ) (一)、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二)、泛称条形的东西:条 详情>
【格的意思】:格 gé(ㄍㄜˊ) (一)、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二)、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 详情>
• 我赞成这条格言。
• 符合了这条格律。
• 条格衬衫将流行。
• 请求其议,明宣条格。
• 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 主者明为条格,及时发迈。
• 纯棉条格布缩水率比较大。
• 那是与她的信条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