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负媿”。抱愧,心中感到惭愧。
(一)、亦作“ 负媿 ”。抱愧,心中感到惭愧。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为诗告友生,负愧终究竟。” 宋 王安石 《谢林肇长官启》:“荷推褒之过情,处负媿以终日。” 明 方孝孺 《送李参政之官广西序》:“吾之职不负愧,则吾之心乐矣。” 清 查慎行 《登金陵报恩寺塔二十四韵》:“朝家同再造,国事异中兴;此举无名极,当时负媿曾?”
【负的意思】:负(負) fù(ㄈㄨˋ) (一)、驮,背( bèi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二) 详情>
【愧的意思】:愧 kuì(ㄎㄨㄟˋ) (一)、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 详情>
• 既蒙崇以禄养,复得拜扫丘坟,明目友朋,无所负愧。
• 然后,不要告诉母亲,以免母亲伤心,让父亲一世都背负愧疚的包袄。
• 而令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非但臣等痛恨终身,抑为圣朝怀惭负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