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有光彩的样子。
(一)、亦作“ 灼爚 ”。鲜明貌;光彩貌。
《古文苑·宋玉<舞赋>》:“珠翠灼烁而照曜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章樵 注:“灼烁,鲜明貌。” 汉 蔡邕 《弹棋赋》:“荣华灼烁,蕚不韡韡。”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丽也!” 唐 韦应物 《冰赋》:“金石灼烁,玄泉潜沸。” 明 夏完淳 《北风行》:“锦袍灼烁君王语,麦饭凄凉帝子颜。”
灼烁是汉语词汇,出自《古文苑·宋玉》,解释为鲜明貌,光彩貌。。
•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 虚火长时灼烁,龈肉受损而失于濡养,发生萎缩。
• 而结之以冷而能补一句,则可知天冬偏于寒冷,惟燥火炽盛,灼烁阴液者宜之,而阳气式微者,即有不胜其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