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这个名词在德国应用较广,主要的是强调精神的世界观,反对机械观点;认为要充分了解任何事的本质及评估其价值,应考虑这些事物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占有的位置。历史主义也可视为方法学的原理,强调发生式解释(Genetic Explanation)的运用;亦有学者认为历史主义反映了整体论(Holism)的研究取向,以及对历史预测的信心。
历史主义一辞于十九世纪使用时,着重于历史知识的效用,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渐被广泛使用。十九世纪以来的一些学者如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l848~1915)、李克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托勒士(Ernst Troeltsch,1865~1923)等,倾向于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或历史学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在研究方法及认识世界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历史主义着重于历史变迁中掌握各种经验并理解各种知识,由于以事物之发展及起源来做解释基础,因此容易落入「发生式的谬误」(Genetic Fallacy)。除了在方法学上的意义,历史主义亦往往对于历史事件之发展有特定之解释,并依此解释进行预测或说明;这些解释即形成独特的史观或历史观。目的论史观强调历史事件的发展,朝向既定目的之达成;机械论史观则认为历史事件之发展受制于唯物演变过程之规律。绝对的历史主义主张以普遍、客观的历史规律来说明各种事件的发展,如黑格尔(G.F.W. Hegel, 1770~1831)、马克斯(K.Marx, 1818~1883)等人即持这种看法。波帕(Karl R. Popper, 1902~1994)曾批判这种整体主义倾向的历史观;狄尔泰及一些学者则认为个别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独特性,不能用普遍客观的规律标准所抹杀,也因此他们的说法反映出相对的历史主义。
如果要在历史发展中来理解事物之价值及性质,则人类文化所累积的各种文物皆可视为历史的一部分。维柯(G.B.Vico, 1668~1744)指出「任何事皆历史」的观点;我国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也说:「盈天地间,凡涉着作之林,林林总总,莫不为史」,他也提出「六经皆史」的说法;相同看法也表现在龚自珍所说的「史之外无文字焉」。虽然各种文献资料都具有史的意义,为求其切的掌握事件历史发展
【历的意思】:历(歷、曆、厤) lì(ㄌ一ˋ) (一)、经过: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二)、经过了的:历程。 详情>
【史的意思】:史 shǐ(ㄕˇ)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 详情>
【主的意思】:主 zhǔ(ㄓㄨˇ) (一)、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 详情>
【义的意思】:义(義) yì(一ˋ) (一)、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二)、合 详情>
•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概说
•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人类学
• 诠释学中的历史主义之争
• 一是历史主义应如何理解。
• 浙东学派与哲学中的历史主义
• 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
• 试论新历史主义品格形成的一根多源
• 本文的题旨则在吁求向历史主义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