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生平2 着作3 诗作欣赏4 评价5 补充资料 生平波特莱尔(Ch. Baudelaire, 1821-1867)可说是十九世纪法语文坛最引起争议的诗人,也是在死后最受哀荣的桂冠才子。他一生困顿,靠着父亲遗产过了几年逍遥阔绰的日子,其余的便是厄运与折磨。致有人慨言:他的一生乃是「典型的一生」,意谓诗人由于不被时代所理解、生不逢时且结局悲惨,而与世隔绝。他呕心沥血的诗作不为同代人所理解、诗集遭法院查禁,还得公堂辩解;成了遭人诅咒的诗人、被法院罚锾的作家,使他背负起颓废诗人、该死诗人的别号……。只有少数同代人激赏他的作品:大文豪雨果一八五九年十月六日写给他的信上说:「你赋予艺术的天空以人所未知的致命闪光,你创造了一道新的颤栗」。 着作代表诗集有《恶之华》、《巴黎的忧郁》等书。 诗作欣赏(一) 〈通感〉 大自然是一座神殿,那儿有活的支柱,不时发出含含糊糊的话语;行人从那儿穿越象徵之森林,森林凝视以熟稔之眼神。如悠长之回声于远处汇合,溶入黝黑深邃的和谐中;广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芳香、色彩、声响相互应和着。有芳香嫩如孩童肌肤,柔和像双簧管、翠绿好似草原;──另外一些,腐朽、浓郁、辉煌灿烂。具无限之扩张,宛如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欢呼精神与官能之狂喜。 评价法国象徵派诗人梵乐希(P. Valry, 1871-1945)在他闻名的论文〈波特莱尔的地位〉里直陈:「他的最大光荣……在于孕育了几位伟大的诗人,无论是魏尔伦、还是马拉美、还是韩波,假使他们不是在决定性的年龄读了《恶之华》的话,他们是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的。……魏尔伦在感情和感觉上继续了波特莱尔,马拉美则在诗的完美和纯粹方面延伸了他。」又说:「到了波特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法国国境。它被全世界的人诵读,使人承认它就是现代性的诗歌本身,产生了模仿,使许多精神丰饶多产。」 英国诗人、诺贝尔奖得主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不就这样说过:「(波特莱尔)乃现代及所有国家最伟大的诗人楷模」。似乎每个人都准备将波特莱尔作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诗人波特莱尔最大的成就在于将本身就已经相当讲求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法文,提昇到可品、可味、可嗅、可观、可吟、可唱、可听的综艺美感经验里。他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冶炼文字。「他说话时斟词酌句,极小心地挑选每个字眼,并且以特殊的姿态念出某些词来,似乎要在这些词的下方打
【波的意思】:波 bō(ㄅㄛ) (一)、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 详情>
【特的意思】:特 tè(ㄊㄜˋ) (一)、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特殊。特色。特产。特权。特性。特征。特需。特技。特 详情>
【莱的意思】:莱(萊) lái(ㄌㄞˊ) (一)、藜。(二)、〔莱菔〕萝卜的别称。(三)、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 详情>
【尔的意思】:尔(爾) ěr(ㄦˇ) (一)、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 详情>
• 并且解开了波特莱尔神秘大火之谜
• 波特莱尔的孩子们尚存仅有的一丝成就感
• 比较波特莱尔与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形象和人生态度
• 波特莱尔认为,一座现代城市不会为了死、或为了死而复生而停下自己的脚步。
• 蒙帕纳斯油田有圣白富、莫泊森、波特尔等。波特莱尔的坟墓和纪念碑不在一个地方。石碑上有一尊悲伤女人的石像。
• 实际上,拉威尔的见解远不如这个协会其他成员来得激烈,他总是温文尔雅,被人称为道道地地的波特莱尔式的公子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