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曲式是一种音乐形式,音乐中有许多形式以变奏为基础而发展出来,但是最严格的变奏曲式是一种「反覆结构」(Strophic Structure),它的形式是A A1 A2 A3……等等,其中A代表一个「主题」(theme)或「旋律」(air),而这个主题或旋律在整首曲子中以不同的变化方式重覆许多次(A1、A2、A3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变化就是原先主题或旋律的「变奏」。一般说来,在变奏中所用的技巧有装饰(ornamentation)、移调(transposition)、转位(inversion)、逆行(retrograde)、增值与减值(augmentation and diminution)、模仿(imitation)、速度改变(change of tempo)与不同种类的节奏变化等。在变奏曲中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有旋律、和声与分句结构(phrase structure)等,这几个要素提供确认主题材料与不同变形间关系的基础。
变奏曲式通常出现于一些独立的作品,如巴哈的〔郭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与贝多芬的〔狄奥贝里变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或是某首交响曲与奏鸣曲的一个乐章(通常是慢板乐章),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Appassionata Sonata)与〔第九交响曲〕。在具有主题的变奏曲中,主题通当是两段式的简短曲调,长度大约是十六小节至三十二小节,而且也大多是由其他的作曲家作品中借用来的。不过也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变奏,其主题并非是一个完整的曲调,而仅是由一组四或八小节的和声与一系列低音所构成。这两类的变奏曲可以分别称为「乐节变奏」(sectional variations)与「连续变奏」(continuous variations)。在「乐节变奏」中,每段变奏都有确定的结尾;而在「连续变奏」中,则是一系列的和声在整首曲子中不受中断地一再重覆。事实上,和声架构的稳定性一直是所有变奏形式中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情形到了现代作曲家所用的「自由变奏」(free variations)中就有了不同。
从变奏曲式的历史发展来看,十六世纪早期的英国与西班牙就已有变奏曲的存在。而意大利的变奏曲则可追溯至十六、十七世纪的拿坡里乐派(Neapolitan School)的作曲家;尤其重要的是德国在十七世
【变的意思】:变(變) biàn(ㄅ一ㄢˋ) (一)、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 详情>
【奏的意思】:奏 zòu(ㄗㄡˋ) (一)、作乐( yuè ㄩㄝˋ ),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奏鸣曲。( 详情>
【曲的意思】:曲(麯、麴) qū(ㄑㄨ) (一)、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 zhé )。曲笔(①古代史官不 详情>
【式的意思】:式 shì(ㄕˋ) (一)、物体外形的样子:式样。样式。(二)、特定的规格:格式。程式。(三)、典礼 详情>
• 第二乐章为小行板,变奏曲式。
• 变奏曲式是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它的起源与民间音乐有密切联系。
• 变奏曲式是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分节歌及其器乐伴奏部分的每次反复,可谓变奏之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