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而受谴;罪责。
(一)、犯罪而受谴;罪责。
《后汉书·周举传》:“今詔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迟违及违条件,观察使已下各加罪谴。”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此番回来,不但夫人受气,连我这知情的管家,只怕也难逃罪谴。”
罪谴,读音为zuì qiǎn ㄗㄨㄟˋ ㄑㄧㄢ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犯罪而受谴;罪责。
• 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
• 而温自招罪谴,孤负荣遇,念其如此,诚可悲疚。
• 罪谴,命永远枷号;明亮徇协领富通请释之,未以闻。
• 官吏相承,惧于罪谴,或责之于邻保,或威之以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