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有可乘之机。《左传·桓公八年》:“讎有衅,不可失也。”杜预 注:“衅,瑕隙也。”杨伯峻 注:“犹今言空子。”
(二)、有缺失。《国语·晋语五》:“合而后行,离则有衅。”韦昭 注:“衅,瑕也。”
(三)、有嫌隙,有怨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时 元昊 与 辽 有衅,故请款塞。”
(一)、谓有可乘之机。
《左传·桓公八年》:“讎有衅,不可失也。” 杜预 注:“衅,瑕隙也。” 杨伯峻 注:“犹今言空子。”
(二)、有缺失。
《国语·晋语五》:“合而后行,离则有衅。” 韦昭 注:“衅,瑕也。”
(三)、有嫌隙,有怨恨。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时 元昊 与 辽 有衅,故请款塞。”
yǒu xìn ㄧㄡˇ ㄒㄧㄣˋ 有衅(1).谓有可乘之机。《左传·桓公八年》:“讎有衅,不可失也。” 杜预 注:“衅,瑕隙也。” 杨伯峻 注:“犹今言空子。”(2).有缺失。《国语·晋语五》:“合而后行,离则有衅。” 韦昭 注:“衅,瑕也。”(3).有嫌隙,有怨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时 元昊 与 辽 有衅,故请款塞。”
【有的意思】:有 yǒu(一ㄡˇ) (一)、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二)、表示所 详情>
【衅的意思】:衅(釁) xìn(ㄒ一ㄣˋ) (一)、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二)、缝隙,感情上的 详情>
• 如有衅故,自当极其刑诛。
• 假号之强,众心所去,敌有衅矣,易可震荡。
• 凡敌人强大,未能必取,须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可乘,一举可破。
• 二十一、骄战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词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