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廪粟”。公家库藏之粮。
(二)、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三)、谓食廪。
(一)、亦作“廪粟”。公家库藏之粮。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反国发廩粟以赋众贫,散府餘财以赐孤寡。”
(二)、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唐 韩愈 《进学解》:“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廩粟。”
(三)、谓食廪。
明 刘基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廪粟之外,无他用心。”
廪粟(lǐn sù)1.亦作"廪粟"。2.公家库藏之粮。3.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4.谓食廪。
【廪的意思】:廪 lǐn(ㄌ一ㄣˇ) (一)、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廪。廪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 详情>
【粟的意思】:粟 sù(ㄙㄨˋ) (一)、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详情>
•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 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
• 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
• 两人,虚糜廪粟,并无所事。
•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 桑怿在雍丘暂住的时候,遭遇了大水灾,家里有二廪粟,准备载到船上带走。
•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 金史初,宗叙尝请募贫民戍边屯田,给以廪粟,既贫者无艰食之患,而富家免更代之劳,得专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