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清疎”。清朗;疏朗。
(二)、稀疏。
(一)、亦作“ 清疎 ”。清朗;疏朗。
《南史·孔珪传》:“ 珪 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 王僧佑 不交当世,风韵清疎如 孔稚珪 。”《孽海花》第三回:“只见他还是胖胖的身干,阔阔儿的脸盘,肤色红润,眉目清疏。”
(二)、稀疏。
鲁迅 《彷徨·伤逝》:“我遍看各处,寻觅 子君 ;只见几件破旧而黯淡的家具,都显得极其清疏,在证明着它们毫无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
清疏,读qīng shū,是汉语词汇,出自《南史·孔珪传》,解释为:稀疏。
【清的意思】:清 qīng(ㄑ一ㄥ) (一)、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 详情>
【疏的意思】:疏 shū(ㄕㄨ) (一)、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jiě )。(二)、分散:疏散 详情>
• 轻清疏解,一种治法。
• 此瘀积下达,趁此再为清疏咸降。
• 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
• 枕簟清疏侍寝新,君王梦入楚山频。
• 人自清疏花自闲,婵娟对影更谁怜。
• 此图苍秀浑噩,清疏之气兼而有之。
• 画梅饶有雅韵,虽寥寥数笔,清疏可喜。
• 清疏旷放的林下风致明宗室女词人朱中楣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