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愤怨恨。
(二)、悲伤叹惜。
(一)、悲愤怨恨。
《韩非子·亡徵》:“婢妾之言听,爱玩之智用,外内悲惋而数行不法者,可亡也。”
(二)、悲伤叹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八:“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霑衣抚心嘆。”《太平广记》卷二八○引《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十一娘 伏牀悲惋,如失伉儷。”
bēi wǎn悲痛怅恨。《韩非子 亡微》:“外内~~。”
• 深夜,悲惋之极。
•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 缄词千里,聊叙悲惋。
• 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 愉悦貌尝少,悲惋颜易零。
• 今朕弟阙特勤已死,朕极悲惋。
• 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
• 痛入九泉,四海悲惋,贤愚伤惧。